卫健委公布医改“成绩单” 编内编外医护待遇趋于一致
2020-11-19
423

11月17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健委召开《关于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推广》的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了三名“优等生”——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在“十三五”期间综合医改的成绩。

 

编内、编外医护人员待遇相同是亮点

 

在解决编内、编外人员待遇差异方面,江苏省可谓是下了大功夫。据江苏省医改办、省卫健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少冬介绍,江苏省实施备案制管理,其作为一项创新制度,核心是社会保障待遇,目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制度,要让编内、编外人员统一,从而解决目前公立医院编制不足的问题。

 

施行备案制管理以后,医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逐步提高,比如邳州市人民医院,它的编内和编外人员社会保障是一样的。虽然有些地方备案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接近编内人员,但还没有完全达到。值得一提的是,编外人员一定要备案,才能享受这个待遇。

 

基层公卫人员工资上涨

 

李少冬称,为了解决基层卫生人才问题,江苏省还出台了27条支持卫生人才强基措施,近5年,基层人才新增6.89万人。与此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在紧密型医共体内部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制度,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此外,江苏省为加快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190%,还增加了10%~15%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医务人员值班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

 

目前,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万元,其中基层卫生骨干人才达15.8万元。全省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69.5%,县域就诊率达93.1%。

 

按照这样的改革逻辑,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会迎来一个新局面,有效激发医疗机构和人员整体活力,最终形成一个健康、有序、高效的医疗新秩序。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加

 

据浙江省医改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卫健委副主任孙黎明介绍,浙江省以公益性、积极性和可持续性为导向,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医疗、医保、医药等部门分工协作,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从2016年29.5%下降到2019年26.6%,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年均增幅均在10%以内,费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加3.4个百分点。

 

群众看病流程精简化

 

“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一直是群众就医的难题,再加上挂号时间长、检查时间长、配药排队时间长等,进一步增加了就医难度。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中的“优等生”之一,上海市在破解群众看病流程繁琐问题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据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2020年6月以来,上海医疗付费、出生、医疗费报销三个“一件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先后顺利上线,革命性再造业务流程,“一件事一次办”,打造“信用就医”上海模式,全面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和满意率。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十三五”期间,各试点省份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改革“排头兵”作用,在综合医改“试验田”上深耕细作,狠抓落实见效,形成了一大批亮点经验做法。然而,当前各地的改革进展还不平衡,改革成效与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期待相比还有较大距离,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必然开始追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体验感,医疗改革走向纵深,对医院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而言,建设与发展各具特色的临床专科,对提高医院整体水平意义重大。而医疗技术的专科化、精细化不仅能促进医疗水平的发展,也能让广大患者收益。

 

此外,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也将享受到医改的红利。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编内、编外待遇相同!国家卫健委开会透露医改“成绩单”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