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制浪潮的席卷下,国企医院改制开始出现速度加快、规模增大的趋势,就目前来看,改制的最后期限迫近。然而,有改革就有冲突,各地因公立医院改制引起医务人员不满一幕再度上演。最近,广州新海医院医护人员聚集在广州海运大厦门口,反对医院再度由企业接手、医院沿用企业模式管理,要求将改制后的医院移交地方政府或医学院校。
广州一医院改制 医护人员集体公开反对
据了解,广州新海医院原名为广州海员医院,创建于1981年12月,是一所规模较小的二级甲等医院,现隶属于广州某有限公司。该医院成立之初是为系统内5000余名船员提供医疗保障、职业病防治服务,2001年12月13日,登记为广州新海医院,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现有25个临床科室,开放床位510张,近5年平均门急诊量40.32万人次,出院1.18万人次。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医院业务量大幅萎缩,尤其二、三月份门诊量和出院量同比最大降幅达到61%和49%,创下历史最低记录,经营总收入也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31.9%和31.76%。此后,业务量逐步回升,目前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12月3日,上述公司召开磋商会议,对5家有意向接收新海医院的单位在会上进行评审评分,并定于12月31日与中选企业签订不可撤销协议。参加磋商会的人员共18人,其中有2名职工代表及2名医院领导,会议上传达出医院将与两家医药企业合作,走集团化改制之路。
该改制方案遭到医院医护人员的强烈不满,他们更看重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医生表示,之所以集体公开反对,是因为改制进入关键阶段。
国企医院改制已是铁板钉钉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134号文),明确规定在2018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的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工作。
然而,剥离企业医院的进程远比预期的更加艰难和缓慢,国务院国资委不得不在时间节点上做出让步,把企业医院的剥离大限从原定的2018年年底延后到2021年,增加了三年“缓冲期”,但母体国企给下属医疗机构的“输血性补贴”依旧在2018年年底被坚决切断。
虽然缓冲三年,但134号文给出的企业医院四条剥离之路依旧不变:关闭撤销;移交地方政府,纳入公立医疗体系;接受社会资本的重组改制;在以健康为主业的国有平台上进行资源整合。
因此,作为国企医院的一员,广州新海医院改制的最后期限同样迫近。但该院医护却担心,一旦医院被集团化,会沦为企业营利工具,再者,医院在被新的企业接手后,未必会被用心经营。
以人为本 医院改制需慎之又慎
此前,六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重组改制要充分听取拟重组改制医疗机构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对于大多数国企医院职工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改制后医院的发展前景、自己的发展前景。如果一些企业高层及医院管理层和改制方操之过急,往往会酿成难以把控的局面,甚至闹出群体性事件。
企业医院改制虽然错综复杂,已是大势所趋,但也要以人为本。“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医院在操作中应当慎之又慎、守住底线、按规矩办。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国企医院改制冲突再起 广州一医院改制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