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T1A1基因分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伊立替康剂量增加后的预后似乎更好
2020-12-24
781

基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分型可增加伊立替康的剂量以实现最佳治疗结果。2020年10月,发表在《Eur J Cancer》的一项研究则发现,无论KRAS基因状态如何,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基于UGT1A1基因分型均能耐受不断增加的伊立替康剂量。

 

目的:UGT1A1多态性在增加患者对伊立替康的易感性和毒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一线治疗mCRC 患者,是否基于UGT1A1基因分型进行伊立替康剂量递增的mCRC临床结局和不良事件(AEs)。

 

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双周FOLFIRI联合贝伐珠单抗,无UGT1A1基因分型;研究组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但伊立替康剂量需根据UGT1A1基因分型递增,。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总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AEs和转移灶切除率。

 

结果:中位随访26.0个月(IQR,17.0~35.0个月),研究组(107例)在PFS、OS、ORR、DCR和转移灶切除率方面优于对照组(106例)(均P<0.05)。此外,即使研究组伊立替康的相对剂量强度增加1.36倍,两组III级及以上AEs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伊立替康剂量增加是ORR(P<0.001)和DCR(P=0.006)的独立预测因素,改善了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mCRC患者的PFS(分别为P=0.007和P=0.019)。

 

结论:本研究表明,mCRC患者,无论KRAS基因状态如何,基于UGT1A1基因分型,均能耐受不断增加的伊立替康剂量,并有可能在不显著增加毒性的情况下获得更有利的临床结局。

 

(选题审校:吴紫阳  编辑:余霞霞)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Eur J Cancer. 2020 Oct;138:19-29. 

Determination of the UGT1A1 polymorphism as guidance for irinotecan dose escalation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first-line bevacizumab and FOLFIRI (PURE FIST)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