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商业保险不可或缺
2014-08-29
199

27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对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定下了调子,建制度、降支出、减负担是具体要求的关键词,其中商业保险的介入被反复强调。目前,我国的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医疗商业保险却陷入困境,仍是短板。但在许多国外发达国家,医疗商业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重很大,解决了众多医疗领域难题。我国商业保险为何发展缓慢?应做些什么?

医疗领域为何需要商业保险加入?

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多方参与是推进其改革的动力。长期以来的困境是,医疗服务体系中如果仅有医患双方,很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医生既是医疗的建议者又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诱发过度医疗行为。对患者来说,不可预知的医疗费用是压在身上的沉重负担。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摸索,大多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来解决这一失灵难题。一方面通过商业保险分担医疗费用负担,另一方面,则通过保险公司的反向监督,约束过度医疗行为。

从统计数据来看,以社会保险为主导的德国等国家,商业医疗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重多数都在10%以上,在美国,商业医疗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重超过35%。不过在我国,这一数据非常骨感。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约为31661亿元,健康险保费1123亿元,仅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3.55%。

我国保险业保费规模已经是全球第四,但在医疗卫生领域,商业保险仍然是短板。8月初,昆山市中荣工厂发生爆炸案,在保险公司的排查中,大部分工厂的职工都没有参加人身保险。

虽然我国的基本医保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基本医保不等于全面医保,更不是提供全民免费医疗,要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减轻个人负担,商业保险不可或缺。

我国商业保险为何发展缓慢?

造成我国商业医保长期在低位徘徊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普通民众眼中,商业医保更像是富人的类奢侈品,因为投保商业医保需要自掏腰包;

2、相关保险产品不够细化,难以吸引特定人群的兴趣;

3、税收政策不完善,尽管8年的保险业国十条就提出,探索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但这种税收优惠一直未落地,投保的个人和企业都得不到税收政策的鼓励。

政策导向:为商业保险补上医保这一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部署推进生态环保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以调结构促发展、推升级;听取政策措施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成为商业保险定点,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的保险产品;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补充医疗保险费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会议形成了商业保险介入医改的具体要求。

此次常务会议也给出了“深化医改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的认为。两只手,就是基本保险和商业保险共同往医疗这块使力。当下,基本医保已经兜底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健康生活,以前看病需要一头牛,现在三只鸡就能解决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基本医疗已经可以躺在功劳薄上睡觉。报销药品有目录限制、自费项目存在价格高企、需要自己先垫付费用等等,都把基本医疗的“基本”二字的写实。要让民众健康之树的开枝蔓叶,还需要商业保险的一缕阳光。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