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医患纠纷 切莫“拔高”
2014-09-01
386

8月立秋,本是告别炎热浮躁的日子,但全国各地医患冲突不断,这俨然成了一个多事之“秋”。8月10日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16日宣武医院家属抢尸体,20日患者死亡家属逼医生下跪,岳阳百名医生静坐抗议,27日云南丽江玉龙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罢工……这些“头条”引得众说纷纭,矛盾被扩大,早已不是就事论事。解决医患纠纷,切莫“拔高”!

发生在玉龙县医院的医患冲突绝不是个案,也难以预想还有多少类似的事情会发生。而从网上的评论不难看出,对于医患冲突,在观念上已经呈现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对于民众来说,很多人已经极易进入“喷子”状态,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责医生无医德,拿红包、乱看病等。但有人对医生印象不好又是因为切身的医疗体验不好,对医生的“恶”有过切身体会。也有人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多数觉得做医生不但劳累,且已经没有尊严,随时还面临危险,整个医疗系统也负能量满满。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医患事件频频发生,对医患冲突的反思也越来越多。譬如此次事件,在事情真相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有人提出不宜简单对双方进行指责。对医疗事件评判应该建立在就事论事的范围内,不宜扩大化更不宜片面化。

医患纠纷不能“拔高”,既然被“拔高”,就会在某些时候“跌落”。医生也不能被“拔高”成手术不能失败的白衣天使。手术失败总是有发生的可能的。于是,在那个手术失败到来的时候,有些医生就从“天使”的高度,跌落到“无良医生”的境地。

医疗事件本就属于极其专业的领域,出于对医学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每一起医疗事件都应该认真调查,责任认定更需慎之又慎。不能因为患者的弱势,就不分青红皂白推定医者过错。当然,医方也不能因为凭借专业知识优势,含糊其辞,推卸责任。只有把医疗事件归置于就事论事的框架内,避免过度延伸事实、渲染情绪,才有可能清晰地发现事件的走势与脉络,给医患双方一个公正的评判。

政府部门不宜“和稀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医院也不能这样做。医疗事件中,不公正的评判必然会造成当事双方心理的失衡。如果非医者过错却让他们承担医疗事件的相关责任,自然会带来医生的负面情绪,同时也助长了患者的“医闹”之风。如果非患者过错却不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也容易激化矛盾,同时会让有过错的医者不能记住教训,下次还难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旦医疗事件发生,最忌讳的就是地方政府或医院以“维稳”计,用钱来摆平一切,却不能还原事件真相。真相是评判医疗事件的最佳标准。引入专业的医疗鉴定体系,对医疗纠纷中最关键的专业问题进行专业剖析,明确责任人是首要的一步。确定过错方后即可引入司法程序。让信息公开、程序和正义在医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自然无“医闹”之忧。您说呢?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