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中,由于医疗设备缺乏,再加上基层医生手术能力不得力,因此,对于头痛、脑热、咳嗽的病患,药品成了唯一的治疗手段。不过,随着新版药物目录的实施,基层医生在用药选择上逐渐捉襟见肘,导致基层医疗再次迎来“药荒”。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良医也难为无药之治!
基层医疗“药荒”,不但导致患者对基层医疗信任度急剧衰落,还会从根本上被破坏分级诊疗体系,最后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因此,解决基层医生“药荒”迫在眉睫。
基本药物制度自下而上推行 基层用药选择越来越窄
国家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基本药物目录。据相关文件显示,国家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总金额中占比平均值为:基层医疗机构60%;二级医疗机构40%;三级医疗机构为25%。这说明,基层医生使用非基本药物的选择面越来越窄,如此一来,引发的最大问题是三级医疗网的用药目录难以衔接。
在三级医院,75%的就诊患者有可能选择非基本药物,而且大部分是昂贵的原研药或高价仿制药,这类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根本无法买到。出于对三级医院医生的信任,患者只能不断去三级医院复诊与购药,既劳民又伤财。不过,这也成为三级医院保持对基层医疗机构竞争优势的重要筹码。
新版医保目录实施后 基层医生快看不成病了
2020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行,在大家拍手称快的同时,相对于三级医院,医保出于控费目的对基层用药并不客气。比如,大多目录药品直接限定于二级以上医院使用,基层医疗机构被无情地排除在之外,最典型的就是59种中成药注射剂。
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持续推进下,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可谓是雪上加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说,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全力推行分级诊疗,但由于基层配药品种少,导致部分从大医院下转的患者用药需求难以满足,迫使他们不得不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寻求服务。此外,常用药配备不足势必会削弱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防治工作,强化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差的刻板认知。于是,大医院越来越挤,基层医院越来越无人问津,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陷入困境。
解决基层“药荒” 还需对症下药
此前,国家下发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的目标。随后,地方也相继出台文件。可见,医联体时代到来,县域共同体将逐渐在全国铺开,那么推动医联体药品目录统一是必要前提。
其次,在保证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医联体成员单位药品、耗材、医疗设备等实行县乡村三级统一目录、统一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并做到互联互通。
再者,以医联体为单位集中竞价、联合采购药品耗材。建立医共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建立医联体门诊药房和社会药店联动保障供应机制,允许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最后,国家应该出台政策,明确将国家基本药物排除到医保基层用药限制之外。以宁夏为例,虽然医保基层限用目录药品仍然不能报销,但是至少可以允许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胡善联指出,解决基层药物短缺,还需进一步扩充基药目录,并做好以量换价。不过,我国各地基层情况不尽相同,应针对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进行监测甄别,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基层医生“无药之治”如何解,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事关医改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