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协和“八年制”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虎视协和多年的一众主流医学院校终于令教育部松口,允许试办八年制。但是,目前医学长学制教育混乱,很多办八年制的学校应该好好想想培养目标,到底是要培养好的医学家、临床学家,还是为了争虚名才去办八年制?“五年是大流,三年是补充,八年是少数”或许才是目前医学教育学制发展的正途。
众说纷纭“八年制”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专科医生过剩,但是全科医生普遍短缺。有一种说法认为,临床八年制的学生会更倾向于成为专科医生。这些学生在学习阶段花费时间更长,投入精力更多,这也成为他们期望高薪的理由。
其实,医学生是否选择成为全科医生与所接受的教育无关,根本还是待遇问题。在英国,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待遇完全相同,每年约有半数的医学毕业生成为全科医生。在澳洲,全科医生的薪水略低,但胜在工作清闲,大约有30%的毕业生会成为全科医生。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医学生的补贴力度,设立更多的奖学金项目。
八年制在中国推得十分艰难,前景看似“渺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大医学部教授表示,“八年制在全国推不下去,但说这话犯‘忌讳’。学校里的老人都想恢复传统,可是这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医学院应该为国家培养医生,都去读八年制了,谁还出来当医生?都搞研究去了。”
有专家认为,八年制不应该在全国推广,尤其现在很多院校所谓的“5年本科+3年博士”的“伪八年制”,会导致更多临床人才的流失。
八年制医学生如是说
部分医学生对临床八年制教育充满忧虑。
有学生表示,选择协和八年制的原因是“名气大、口碑好、培养制度规范”。但是,“正因为培养方案太过详尽,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几年之后的样子,在过程中会有一些懈怠。”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社交圈有限,找个不是学医的男朋友/女朋友非常困难。
曾读过某顶尖学府医学院临床八年制学生的一篇文章,她在大六(2011年)时还没有拿到学士学位,感到困惑和茫然骑虎难下。
当年,她在医学院所在城市的一所三甲医院里打各种杂,每值一个24小时班有40元收入,而该季度涨价前只有12元/24小时
她的研究生阶段不享受国家补贴,每年交跟本科一样的学费。拿到博士学位之前,该城市的各大医院早已人满为患。如果她想留在上海工作,要按照该城市的政策轮转1年(硕士2年,本科3年)。轮转期间,她没有工作单位,没有各种福利,医院不再提供宿舍,她将拿着工资加奖金2000多元的收入在当地租房、过活。轮转后,她也根本不知她能否留在好点的医院工作。假设她能留下,她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要当5年的住院医生,收入会比轮转期间稍微好点,然后考主治资格。如果科室恰好没有空闲主治职位,当十几年住院医师也绝不鲜见。她要一边搞好临床工作,一边搞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否则难以立足。当然,前提是她没有被某个莫名其妙的医患纠纷缠身而失业,也没有被某个无理取闹的家属打折了胳膊腿或者去见马克思。在这些年中,她要用惨不忍睹的薪水生活,还要结婚、生子、买房、赡养老人……
因为学校和学制的关系,有很多出国交流、出国留学的机会。想出国不难。但并没有多少人选择出国。他们第六年尚没有拿到学士学位,出国几年拿到PhD,回来仍需继续中断的学业拿MD,大大延长了学制。工作了还是一样从头开始。如果不是特别热爱医生这行业,一般人难有这样大的决心。
这将是她要面对的未来,或许也是很多八年制学生将要面对的未来。
该同学的一席话道出无尽心酸:
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这个专业吗?
我不会,甚至不会选择跟医学有关的职业。而且,我会尽我全力劝说我周围的人不要学医。如果不是特别热爱,就不要学医;如果一定要学医,那最好到国外读书工作,这样你能得到跟付出成正比的收入,更能得到你应得的尊重和社会认同感;如果你要在国内读医学,那不要选择临床八年制,读个五年制,这样倘若后悔了还有改变的机会;如果你手持着足足可以任挑国内任何大学的分数,一定要选八年制,Good luck to you!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