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培” 是一个底线性的制度保障
2015-02-13
600

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报告》。从今年起,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式启航,这对我国不断培养能看病、会看病的“标准化”医生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也应是里程碑式事件。

培养能看病、会看病的“标准化”医生

医学生毕业后不会看病,这是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过去,一名医学院5年制本科生,毕业前有1年在医院实习。但是,这种实习只是在各个科室轮转,而不是学习如何看病。到了研究生阶段,在医院实习半年左右,毕业后依然无法独立看病。

    由于缺乏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医学生毕业后水平相差悬殊,分到县医院是县医院水平,分到大医院的是大医院的水平。面对同样的疾病,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水平。而在美国,无论大医院,还是小诊所,医生的诊疗水平相差不大。其根源在于,中国医生没有实现“标准化”培养。和发达国家医生相比,我国医生成熟期平均晚10年以上。

    

    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2014年在全国开始实施。2014年6月,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制度,要求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学校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实际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是完成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是造就高水平临床医生的必由之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其过程重在规范,其结果体现同质。”

近期,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采用“5+3”模式。“5”指的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需要完成5年医学院校的教育;“3”是指医学毕业生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医院),接受3年的医疗实践训练,着重培养临床诊疗能力。培训结业考核通过后,颁发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今后,取得培训合格证将作为执业注册和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

住院医师规培制度落实存四大难题 收入低影响积极性

我们国家医学生毕业之后,没有规范化、同质的培训,是中国医疗界缺乏规范、社会不信任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的重要原因。以往的住院医师培训,“虽有培训,但欠规范”。由于单位的差异,培训内容、水平不同,缺乏严格的培训制度和管理,更重要的是缺乏政策和经费保障,缺乏统一考核认证制度。因此,培训内容和水平参差,结果缺乏同质性。

目前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是专业种类严重覆盖不全,我国以往仅开展18个专业的培训,许多需要进行培训的专业尚未设置。其二是仅部分地区开展,到2013年仅27个省份开展,医学生参培比例不同,培训专业覆盖面不同。其三是基地审核不甚严格,培训水平差异很大,难以保证培训规范化、结果同质性,其四是国家和多省市区缺乏相关制度保障,人事和财政政策有待到位。

住院医师的收入,是单位给点,培训基地给点,一个毕业五年的医学生,奖金只有几百块,严重影响了积极性。因此,亟需建立相关配套措施,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财政支持。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支持的标准是3万元/人年,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支持,达到2万元/人年,原则上约三分之二的财政资金用于补助住院医师,委派单位提供工资加保险,培训基地提供绩效奖金。这些是付一收十的投入,是“功德钱”,必须重视起来。

必由之路

“本来医学生的学制就长达五年,规范化培训再延长三年,好学生谁还愿意学医?” 谈起规培,一位浙江的高年资医生并不看好。

虽然对一些知名医学院招生都靠调剂也颇为担忧,但在上海市卫计委科教处处长张勘看来,毕业后教育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张勘表示,“从英美等国家100 多年来的实践来看,在国际医学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对医学院毕业的医学生开展系统规范的临床技能培训是由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医生的必由之路。”

据介绍,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发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该体系后来逐渐在全美得以系统推行并完善。后来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陆续学习美国的经验建立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而中国的住院医师培训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北京协和医院,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协和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最早引进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对于全国推广的规培制度,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认为意义重大。他表示:“‘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到医院工作,理所当然就成了临床医生’这观念并不正确,医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不足以承担临床医生的职责。他们需要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接受系统、严格、规范的培训,积累经验。”他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最低标准。今后医学生都在国家设定、认可的基地里进行培训,看病都得规范,水平都要提高,这将大大提高培训质量和同质性。

对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谭军表示认同,他表示,“规培是一个底线性的制度保障,不说培养优秀的医生,至少要培养出基本合格的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