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家属跟踪医生两月余 历时一年半终调解成功
2022-12-07
615

大学毕业的儿子,本是全家的希望,但不幸患癌,虽经多次化疗,还是离开人世。儿子去世后,其父陈生(化名)始终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更将儿子的死怪罪于医院和医生,选择到医院跟随医生讨说法,并发表极端言语,这一跟竟长达两个多月。医院无奈,只能派两名保安陪同当事医生上班。
 
这起发生在连云港市某医院的医患纠纷,经海州区医患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一年半左右的努力,促使陈生与当事医院达成调解协议,终于告一段落。
 
患者化疗后去世 父亲跟踪医生讨说法
 
陈生的大儿子患有脑瘫,妻子一直身体不好,全家生活靠陈生一人打工。眼看着小儿子小陈大学毕业了,全家盼到了希望,谁知不幸再次降临。
 
2019年初,小陈被确诊患上癌症。手术9个月后,2019年10月,小陈入住连云港市某医院肿瘤科进行化疗,20多天后出院。2019年11月24日,小陈因发烧、乏力再次入住连云港市某医院肿瘤科,医护人员对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又出现意识不清,代谢性碱中毒症状,医生又对其进行补钾等治疗。2019年11月29日,小陈出现浅昏迷,家属办理出院,小陈于出院当夜在家死亡。
 
陈生认为是医院的化疗导致小陈的死亡,因为他听说感冒期间化疗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无法控制病情,而儿子第二次化疗时刚好发烧,所以陈生认定儿子之死就是医院的责任。
 
小陈去世没多久,无法接受事实的陈生就来到医院,跟随给儿子看病的医生来讨要说法,除了隔三差五跟随外,陈生还时不时给当事医生发短信进行恐吓,称“你治死了我儿子,我要一命换一命”。这种行为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医院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只能派两名保安陪同当事医生上班,直到后来因为疫情医院门诊停诊,陈生才转而到医院的沟通办追要说法。医院多次与陈生沟通,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努力调解一年半 医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据海州区医患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负责人陶海霞介绍,该中心在获悉此事后主动介入,经过多次劝说,2020年4月8日,医患双方同意调解,并申请调解。
 
“这个当事人刚到我们中心的时候,我们讲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他就认为儿子的死就是医院的责任。”陶海霞说,为了稳住陈生的情绪,大家一开始并没有急着调解,而是与其共情,听他诉说,“我们能理解他失去儿子的痛苦,尤其在获悉他家庭情况后,对他一家的遭遇也非常同情,我们给他充分诉说的机会,慢慢地引导他,让他的情绪得以发泄出来。”经过连续几次的沟通,陈生对陶海霞他们终于不再抵触,并且开始接受调解人员的劝说。
 
调解人员为了帮助陈生,还为其申请了法律援助。后在多方的帮助下,医患双方于2021年4月23日在海州区法院申请了医疗损害鉴定。2021年6月3日南通三院司法鉴定所出具鉴定意见,认为连云港某医院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与小陈的死亡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原因力大小介于轻微因素至次要因素之间(建议在20%左右为宜)。鉴定意见出来了,陈生却对鉴定意见存疑。海州区法院的法官考虑到陈生的知识水平和精神状态,于是又组织医患双方对鉴定意见书进行再次质证,从法律角度,细致入微地为陈生解释了他疑惑之处。陈生这才放下心来,并认可了鉴定报告。
 
依据该鉴定意见,经调解,医院一次性赔偿陈生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24.66万元,并免除小陈住院期间尚欠医院的医疗费用,鉴定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2021年9月,法院向医患双方出具了民事裁决书,双方对调解结果均感到满意。此事经海州区医患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长达近一年半的努力,终于解决。
 
事后,陶海霞多次打电话对陈生进行回访,对其心理进行疏导,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11月24日,当再次接到陶海霞的电话时,陈生内心充满感激,他告诉陶海霞自己目前正在外地打工,积极攒钱给家里,已经回归正常生活。陈生的状态也终于让陶海霞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理顺医患纠纷 以“理”服人
 
家属不认同结果,可寻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不满意调解,可拿起法律武器。面对调解,院方有权利辩解;面对被诉,院方更有责任直陈事实。这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最好路径。最糟糕的方式,则是将法律抛在一边,互相指责,甚至使用暴力。在“医闹”已入刑的情况下,如果维权手段过激,恐怕难逃法律规制;而根据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若属医方有过错,同样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当前,处理医患纠纷,既不缺调解机制,也不缺诉讼手段。但是,对于少部分患者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专业医疗知识匮乏,导致他们不确定调解机构能否保持公正,也不确定司法机关能否主持正义,于是不相信规则,也不相信法律。如何确保规则透明,如何力求信息对称,如何使法治的公正运送到世人心中,亟待破解。规则有公信力,法治有生命力,暴力“源代码”就失去意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固化思维就失去滋生空间。
 
更应看到,司法救济毕竟是最后的手段,而且事实上也不能“包治百病”。化解医患纠纷,更需重在防范。这既需要患者意识到,现代医术再发达,也有无能为力之时;也需要医者有严谨态度,有慈悲情怀,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药方,应是关爱。正如“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所说,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也不是冰冷的石材,而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生命,要求我们不仅是用头脑去思考该怎么治疗,还应该用心去感受、去帮助、去安慰。
 
惟愿医生治病救人的仁心,不会轻易被患者主观质疑产生的纠缠所击垮。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儿子化疗后死亡,父亲跟踪医生2个月:“我要一命换一命!”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