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卖”让医改偏离公益性
2014-10-24
259

医疗服务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必须品,医疗资源也非常紧缺,而且暴利。我国虽然没有公开宣布“医疗官府专卖”,实质实行的就是“官府专卖”,政府独家垄断,压制社会参与,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看病难、看病贵。

医疗“专卖”弊端多

为了保护医疗服务垄断专利,限制社会参与,卫生行政部门采用两种手段,让社会办医频遇玻璃门:

1、设置层层审批,阻止社会资金、人才进入医疗市场。有人申请自办诊所六年不批。医大毕业生公立大医院难进,办诊所弄不到资格证,被迫改行。大医院骨干医生退休后想自办诊所不批,怕和公立医院产生竞争。国家卫生计生委刚一挂牌成立,第一项全国性大型活动就是打击无证行医,表面为患者,实际是保障“审批”的权威性,保障公立垄断专利。人们说得好:“人家自备干粮为百姓服务,如果服务的不好,群众自然不买账,如果干违法的事,自有法律惩处,干嘛把人家拒之门外!”收取好处费事小,制造资源短缺事大。

2、设置多种公立与民营的不平等待遇,让民营即使进得来,也活不了,做不大,“鼓励社会办医”成空话!“多元化办医”遭遇玻璃门!

供方所有主体全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有公平竞争,比比谁的服务质量高,比比谁的价格低,才能惠及百姓。

现在的民营医院没有政府投资,没有免税待遇,没有医保定点,没有购置优惠,没有科研立项,没有养老金,公立医院医生离开编制后立刻丢失养老金,医生全困在编制内,民营医院还活得了吗?公立医院只好独家办医——成本高、效益低、漏洞多、积极性差,医疗服务资源能不短缺吗?

公益性与市场,一个都不能少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些方面出现了过度市场化倾向,部分公立医院由“公益”转向“功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加剧,症结在于以往的医改从思路到实践都出现了偏差,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基本社会服务,部分被推回社会,财政负担轻了,群众负担重了,部分困难群众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都享受不到。这种情况既不符合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实际,更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坚持医药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才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满足亿万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