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的人生百味
2014-10-24
572

如果说精神病人是这个社会里边缘人群,那么精神科医生在医疗体系中也是对等的弱势群体。他们职业生涯与同行相比枯燥而充满风险,备受偏见,他们获得的更多是千奇百怪的病人和他们身后的社会万象。

付冰冰是安定医院的一名精神科医生。作为中国近两万名精神科医生的一分子,在职业生涯初期,他也许还要像他的前辈们那样,尝尽精神科医生的人生百味。

今年是付冰冰来到安定医院的第五年。当年,因为高考志愿上填了“服从调剂”,他被医学院调进了刚刚成立的精神病学专业。他曾希望通过考研转到神经内科,但考研失败,他“转行”的希望破灭,“被动地”成为精神科医生。明年初他如果通过院里的“第二次大考”,将升为主治医师。

“时间长了会不会得病?”

在中国,精神科医生这个职业备受偏见。中国的精神科专业医院的前身大多都是精神病人收容所,在世俗的眼中,这里是“疯子”的聚集地,是“无法理喻”的危险空间。许多人对于精神科的医生都很好奇,甚至一些医生同行也会常问,“在那里待的时间长了会不会得病?”

除了偏见和歧视,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同样也是让医学生“躲避”精神病学专业的客观原因。付冰冰说,“谁都知道,收入上内科不如外科、精神科不如内科。”

安定医院的门诊楼连大厅里天天人满为患,偶尔有患者躁狂发作,人们才会躲避、挤让着为他闪出一条路来。

付冰冰每周出一天抑郁门诊,更多的工作时间,付冰冰是在住院楼九病区的值班。像付冰冰这样的“住院医”,每个人要负责十位左右的住院病人。新病人住院当天,他们最短要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耐心向家属详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再把这些情况逐字敲进电脑,存档进电子病历。有时赶在他值班时一天新来五六个病人,那就连饭都顾不上准时吃,遇到躁狂症状的病人,被抓伤也是常事儿。

在住院楼的另一端,是八病区病房主任姜涛。“我们精神科医生比别人节奏慢多了,你看综合医院急诊的24小时住院医,那来的可都是急茬儿。”姜涛半调侃着为自己寻找着一点“优越感”。事实上,姜涛来到安定医院工作二十二年,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的强度几乎没有变过。每天早上七点开始查房,十点才能坐回椅子上歇会儿。

姜涛说,在这里工作,需要保护自己,不留给病人袭击的空间。姜涛负责的八病区收治的主要是精神分裂症、毒瘾和酒瘾等更具攻击性的病人。“比如有的病人会陷入幻听,将医生当作特务,而自己是国家安全人员,跟踪医生。医生有可能被袭击。”

与综合类医院不同,安定医院的医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中午不能外出。“因为护士在中午有一轮查房,出现情况需要医生随时处理。”

低收入,高风险

作为医生,从‘住院医’到‘主治’,再到副高、成为‘专家’,就算顺利,也至少需要十一年的时间。”

医院的心理治疗师为一个病人做五十分钟的心理咨询的价格三十块钱,一天顶多做六个病人。而目前社会上的心理咨询行业,即便是“练级”的心理医生,收费也是医院心理咨询师的十几倍起。

与低收入对应的是高风险,这点在姜涛的职业经历里最能体现。做住院医生时,又一次值班,就遇到紧急情况,一位病人产生了幻听,对同屋的另一个病人又是椅子砸、又是开水烫,姜涛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发病的病人,将受伤的病人带到另外一间病房处理伤口,灯一亮,旁边的年轻护士先被病人的惨相吓得晕了过去,最后他只能先掐醒了护士,再自己单独处理病人的烫伤和外伤。也是在这里,姜涛第一次被病人袭击,一个高他一头、身体强壮的女病人因为抗拒住院,挣扎时一拳打飞了他的眼镜,他的眼眶肿了好久。

有时,姜涛也能感到职业成就感。一个得抑郁症的女大学生在他的督导治疗下,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恢复、出院,顺利毕业、分配工作。她的父母特地来到医院,向他表示感激。

回忆过去,姜涛会感慨:“精神科医生是个得坐得住冷板凳的职业。”二十二年后,当初与他同期来到安定医院的三十个医学本科生,只剩下了几个留在这里。

最“无力”的事情是与家属沟通

精神科医生为病人诊断时,需要像福尔摩斯一样细心、缜密,不放过一个细节。不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也是最让精神科医生们感到“无力”的事情。

在九病区,抑郁症病人的家属一般都属于“高情感表达”,对于医生期望很高。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每逢周二、周五的探视时间,都要准备一个讲课的PPT,要对探视病人的家属们反复讲解抑郁症治疗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改变对待病人的方式。

“每当看到那些对病人不理不管或发脾气的家属,我就特别想吼他们说:难道你不知道他是个病人需要照顾吗?”付冰冰说,“我们脱掉白大褂,情感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会同情被父母不管的孩子,也会反感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病人跟我们开玩笑我们也会很高兴,郁闷时大家关起门来发发牢骚。但我们穿上白大褂,职业就要求我们收起情感好恶,眼中只能有病人,一举一动要照顾病人微妙的心理感受。”

而在八病区,许多病人因为病症的严重程度已经无法痊愈,被折磨得身心俱疲的家属往往表现麻木,除了病人发病时将其送到医院,便不做其他,甚至对医嘱也不以为然。

付冰冰说,每一个病区的住院医生都是“流水的兵”,这些病人就这样从一个医生手上交到另一个医生手上,“我来这里时离开的人把他们交给我,等我离开时再把他们交给新的住院医生。”

精神科医生也常常目睹了太多的天才殒落而为之惋惜。在付冰冰的记忆里,有一个曾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的钢琴天才,因为洁癖和强迫症,总是感觉琴键很脏无法下手去弹,住院的时候,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在厕所里重复着冲马桶、洗手。“如果不得病,他也许又是一个郎朗。”

“要说这个职业对我的影响,我想就是到现在对什么都见怪不怪了,对很多事情都可以理解了。”姜涛说,“有时会有一种惰性,不再好奇。不过这种惰性不是专业上的,毕竟专业是吃饭的家伙,也关系到别人的命运。”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