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家呼吁的更多的是改善医生的生存状况,很少有人提及也需要“护改”。护士人数可观,但无论是面对医生还是患者,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如果说现在医改已经穷途末路,那么进行“护改”应该算是一根救命稻草。
护士可为改善医患关系发挥重要作用
有统计显示,90%的医患矛盾是沟通不畅造成。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有许多医疗任务,如出门诊、会诊、手术等。这些势必对患者的某些医疗工作会有延误,如化验结果的查询,患者有主诉时找不到主管医生,患者的部分涉及医疗的健康宣教等等。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因为对医疗行业工作模式的不熟悉和对病情的关注,势必会对医生有所不满,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而护士长时间在病房,就可以代替医生起到一个后续、补充的作用,帮忙查看患者的检查结果,帮忙联系医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等,缓解患者对医生的不满,化解矛盾。
但是,护士如果没时间和精力的话,沟通很难畅通。事实上,很多医院也意识到这一点,比如让护士穿上空姐服,比如严惩投诉。但是这些措施太过于流于表面,人生了病解除痛苦和受到安慰才是第一需求。
护患沟通为什么不畅通?护士太忙,没时间。没时间的背后是不重视和不尊重,以及急功近利。医院无视护士,其实另一面就是无视患者各种诉求,也就是就医感受。
护士面临身心多重困扰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护士长胡梅英表示,护士的福利待遇并未与其承担的工作压力和风险相一致,护龄津贴几十年没有调整,现在执行的还是80年代原人事部下发的护龄津贴标准(工作5年~10年为3元/月,10年~15年为5元/月,15年~20年为7元/月,20年以上为10元/月),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相适应,“绩效奖励工资没有按护士所在岗位风险、技术能力、劳动强度来体现”。
由于近年来医院发展快,床位数大幅度增加,必须增加临床医生和护士。但由于编制没有增加,医院就出现了编制人员和合同制人员的双轨制管理。有专家表示,这种身份的双轨制导致了一些不同待遇的现象出现,是护士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面临身份、收入双重烦恼的同时,护士也面临着高强度劳动挑战。一项对北京市19家不同级别医院1272名护士的调查显示,57.2%的护士认为工作压力比较大并处于很紧张的工作环境,高负荷的劳动以及倒班的工作性质均对护士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改善就医感受 护士可以大有作为
中国的医学水平,高端的不差于甚至优于国外,就是低端的也早过了缺医少药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技术上下工夫,不如在就医感受上做文章。
不改善就医感受,技术再高大上,患者也不会买账。改善就医感受,护士可以大有作为。但前提是的改善护士的生存环境。只有自己生活幸福,才让别人幸福。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