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全员合同制是否即将到来?
2014-10-29
584

10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北京市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中,“医务人员将不再按编制管理,而是全员合同制,并实现同岗同酬同待遇”引起了医疗界及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多少医生受够了编制之苦?《意见》是否意味着向编制说再见?

不再是简单地说一说

这次北京医改“创新编制管理”不再是简单地、泛泛地说一说,而是有了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安排。

据媒体报道,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北京市将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让医务人员从“单位人”转向“职业人”。在医生如何从单位人变为职业人方面,她指出,要创新编制管理制度,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同岗同酬同待遇,逐步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要逐步淡化编制管理概念”,要把编制背后的利益和待遇剥离,一改过去财政按编制拨钱的做法。同时提出“一些能做的事情要先做”,比如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全职、兼职相结合,试点“部分时间工作制度”。这个跟现在说的多点执业不太一样,现在的多点执业人还是单位的人,只是到别的地工作。下一步要真正把医疗资源激活,建立责权利对等的“部分时间用工制度”,比如某一位医生在这个医院服务每周三天,就拿三天的薪酬,其他的时间跟这个单位没有关系。其他时间到另一个地方执业,可以到基层,也可以到民营医院,也可以自己开诊所。这种“改革”实际上就废除了传统的“编制”概念,医生也就从“单位人”变成了“职业人”。

编制vs聘任

另一方面,这次北京医改扼住了“编制体制”的命门。毫无疑问,在中国,编制附着了太多的利益纠葛。

医类毕业生求职时,编制无疑是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研究生太关注编制问题了。咨询最多的就是有没有编制。虽然有些医院有“编制”员工和合同工待遇一样,同工同酬,但毕业生还是最关心能否进入编制。因为医院“编制”控制很严,很多毕业生放弃来此工作,调头选择其他医院。

广东省医公布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须知中明确,各类医护岗位均向社会开放。不过当中存在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差别,只有博士,才以事业编制招聘,观察期3个月,观察期每月3000元。观察期满,工资按学历、聘任职务套改并发放100%奖金。

一个人如果是“编制内”的,薪酬高出一等,退休养老有保障,即使医院不满意,院长也没有资格决定让其走人,可谓标准的“铁饭碗”。就连普普通通年终评个先进,编制外的也靠边站。正因为这样,权力部门总是把编制作为“宝贝”一样牢牢地抓在手上,死活不愿意放手。即使多年来医改中不止一次的说过要“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但对编制问题始终只是要求“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即使今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也仅仅只是说要“逐步探索编制备案制”。这一切,无不显示出“编制”就是医改的“雷区”。即使对编制已经深恶痛绝的医务人员,哪怕是因为需要晋职而被没有编制卡住了的时候,好不容易准备这准备那通过答辩取得了职称因为没有编制无法聘任调资的时候,期望自由执业或多点执业却被单位卡住了不得脱身的时候,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不得不被逼收取灰色收入而被社会咒骂的时候,也仍然难以掩饰编制内身份的优越与自豪,仍然难以毅然决然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编制内身份。正如,乘坐公交车,车下的人拼命往上挤,而车上的人大骂挤死了让不要停车一样。

公立医院聘用制推行的政策支持,最早要追溯到2002年。当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出台,当时一些公立医院编制有限而又面临扩张,人才需求量大,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医学系统、华侨医院、南方医院等几家大型三甲医院,便开始在招聘医务技术人员中试水聘任合同制。

广州市卫生局下设事业单位18个,截至去年底,事业编制总共9088人,但其中9个市属医院在职员工人数已远远超出18个单位编制总数,可见市属医院的非编人员也占了很大部分比例。医生目前大部分仍然有编制,但护士等则大部分已无编制。目前,一般医院护理岗位合同人员居多。

医生脱编患者也受益

松绑,让医生回归社会人,也给他们自由执业、诊疗服务市场化定价提供了前提。然而,如果充分体现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会否加剧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

业界专家认为,不仅不会加剧,还可能使优质资源参与竞争。另外,如果医务人员通过诊疗服务能体现价值,必然不会通过开大处方、大检查提高收入。

专家指出,如果没有价格扭曲,医院可以通过直接收取100元诊疗费的方式获得足额收入,但现在,医院只能通过向患者提供300元的药品(或设备检查)的方式才能获得100元的盈利,和前者相比,患者多付出了2倍的费用,医疗费用就这样涨起来。换句话说,如果医生能够通过医疗服务收费获得足够收入,而不是通过诱导患者过度消费高价设备检查和药品变相补偿,患者的医疗负担会显著降低。

前景展望

然而,正是这一步迈得太给力,让人有点难以置信,因此对于能否撼动编制制度,这里只能用一句外交辞令来总结,就是保持谨慎乐观。因为尽管媒体蜂拥而上,但毕竟还没有看到文件原文,毕竟还没有看到主管编制的领导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一个医改办主任的话,对于摇动编制这个“大石头”,分量还是有点轻。但北京医改力图解放医生、简政放权的方向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为之鼓掌。

当医生变为“社会人”后,招聘医生不是以国家编制来招,而是以其社会价值来招聘,所以当政府医院用很低的价格去招聘医生,招不到必定就会随行就势,提高待遇标准。这样一来,医生的价值不管是在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薪酬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编制就是同工不同酬的祸根,造成了医院职工待遇的不公平。医院里有编制的职工享有的福利奖金更高,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员工”。尤其是很多医院,把医生当成摇钱树,而把护士当成不赚钱的保姆,因此编制都留给医生,护士却是编制外,这就是不公平,必须要改变。当取消编制后,医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余地,会倒逼医院树立善待医生的观念,努力建设更好的平台去留住人才。

打破编制有很多的优点,可以让大家有紧迫感、危机感,工作态度会认真等等。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是好事,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后怎样去考核。如果政策做得规范,那对于把医护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是个很好的起步。只有这些人变成“社会人”了,改革才能再走下一步。

医务人员编制“松绑”之后,还要做好两个最根本的配套改革,一是要给医生执业的自由:二是要提升医务人员劳动技术的价值,实施诊疗服务市场定价。不然,还不能算真正有“自由”。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