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医院放开 外资瞄准中端市场
2014-10-31
520

中国政府放开医疗市场的意图,似乎已经越来越明确。继7省市放开外资独资办院限制后,9月23日,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邱丽新在在北京召开“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漏,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将外资独资医院涵盖到医保报销范围。获得利好发展时机的外资医疗机构可能会从高端市场扩展到中端市场。

外资将扩展到中端市场

尽管认为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规模和发展潜力,但是由于人才上的体制内外区别,医保等因素的制约,外资在华投资医院一直犹豫不决。而且,只能局限在高端这个狭窄的市场上。这一局面在未来可能会有很大的改观。医保覆盖外资独资医院,或将带来中端市场的巨大机会,这将是外资以及其他本土民间资本的发展机会。

外资医疗机构一直定位在狭窄的高端市场。一方面因为风险便于控制,对市场试水来说是一个相对保险的切入口。另一方面则是医保政策不明确,不能接入医保报销,药品目录不一样,无法进入大众市场。

医保对外资的放开则意味着外资进入医院的政策可能逐步明朗。随着现有医疗保障体系负担越来越沉重,运行越来越沉重,中国需要一个商业化体系来弥补未来可能出现的保障不足。而最有可能放开的就是医院市场和商业健康险。

中端市场的重要组成是企业员工,尤其是跨国企业、大型和中型本土企业的员工。这批用户教育程度偏高,年龄分布在25到45岁,相对来说健康风险适中,就医习惯相对良好。这些人对服务的要求很高,传统就医模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建立起愿意为额外的保障和服务买单的理念。

外资打开中国市场的战略

为了抓住中端市场,外资可能首先需要建立医院占领市场份额。未来外资可能更愿意选择本土资本新建医院进入中国,因为直接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虽然看似成本稍低,但管理磨合上冲突大,体制约束也大,弊端不少。

第二步是医院的定位。由于公立医院的规模已经足够大,外资医院与公立医院竞争,成本太大,短期内很难取胜。外资医院的核心优势在服务上以及专科先进技术上,短期内可能会走互补路线。例如,在服务上可以走基础医疗以及家庭医生的路线,而专科上则是走先进技术和国际接轨治疗方案的路线。

然后则是如何与商保联动开发市场,分摊风险。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健康保险目前还有较大的市场空白,健康保险在高端市场局限极少数优质私立医院,现状是价格不透明,私立医院要价过高。中端市场的好处是人群素质优良,健康风险相对低。如果采用类似美国的“管理式医疗”模式,推出商业健康险加上指定某些医院网络作为服务提供商,而渠道上走雇主的路线,完全有可能打开中端市场。

外资医院将核心放在服务上,人员成本会是其很大一项开支,所以,要想盈利,有足够动力去控制成本。而“管理式医疗”的核心是控制成本,让用户保持健康。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