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桂冠奖被指没水平,只为博人眼球
2014-10-31
506

10月27日,被视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引文桂冠奖首次在中国颁发,111名中国内地科学家获得“高被引科学家奖”,其中15名科学家被授予“最具国际引文影响力奖”。而这一奖项是否名副其实颇受争议,国科学界新锐媒体《赛先生》就“炮轰”其只为博人眼球。

2014年诺贝尔奖的余热还未过去,汤森路透接着又揭晓了今年的引文桂冠奖。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内地多名科学家榜上有名。引文桂冠奖被认为是预测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获得引文桂冠奖则意味着将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科研春天的到来?

汤姆逊—路透公司从2002年开始每年预测诺贝尔奖,并自称“诺贝尔奖级别”的“引文桂冠奖”。然而,《赛先生》分析汤森路透的数据后发现,其所谓高准确的预测率纯属子虚乌有,其准确预测了37名获奖人更是毫无根据。从2002到2014年,汤姆逊—路透公司通过的“引文桂冠奖”共预测了235名科学家,当年获得诺贝尔奖有9人,预测准确率只有区区3.83%。当然,该公司声称预测的科学家不具有时效性,即可能在今后若干年得到诺贝尔奖,即便这样,也只有37人,准确率仅为15.3%。

《赛先生》评论说,从科学界的角度,汤姆逊—路透对诺贝尔奖的预测并无可行性。事实上,诺奖是匿名提名,没人可以自行参加竞争;诺奖评审过程保密,只在五十年后才公布内部资料;杰出的科学工作出现后,得奖时间很快和很慢的都有,没人能号称谁是哪一年的得奖热门。而相反,汤姆逊—路透本是一家以捞取利益为目标的信息数据公司,根本没有能力预测哪年谁能拿诺贝尔奖。汤姆逊—路透今年预测的4名华人科学家无一入选诺贝尔奖。这次它虽然“预测”错了,但它的商业炒作却非常成功,其知名度大大提高。

汤姆逊—路透的预测需要靠一个关键数据:影响因子。为了帮助世界各地图书馆从成千上万种期刊中做出选择,Eugene Garfield在1955年提出影响因子的概念。汤姆逊—路透从来没有公开它是如何具体算出来的,所以数据还有灰色和黑色的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为图书馆选择征订期刊提供了帮助,但这与预测诺贝尔奖恐怕还差得很远。

汤姆逊—路透预测可能获诺贝尔奖的人,有一些不可能得奖:比如文章多的人,以数字做统计的汤姆逊-路透便预测某人可能得奖。而同学科领域的专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所谓热门人选的工作并未达诺奖的水平。有些科学家以前发表过很多文章,接近了诺奖的边缘,但诺奖已经给过同领域的其他科学家,一般不会再次颁发给同类工作。汤姆逊-路透并不懂什么是同一个领域,导致错误预计。有些科学家的工作确实很可能获奖,但从时间上看,可能还要等其他后续工作进一步验证和展开。

早前,《赛先生》就指出,数字评价的方式,只在科学水平低、诚信差的国家被使用,而且是水平低到没有专家能评价,诚信差到没人相信专家实事求是。西方媒体早就看透其本质,对它不予理睬,反倒是中文媒体对它大肆炒作,尤其当它的预测名单出现华人科学家名字的时候。《赛先生》认为对科学工作的判断也不能以引用数这种低级方法来判断,而必需由懂行的科学家来判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教授涂传诒作为颁奖嘉宾对出席颁奖礼的获奖科学家致辞时肯定汤森路透对中国设立该奖的价值,但同时指出量化分析是对科学发展的一种“观察和侧面反映”,该奖不应该成为科学家和高校争取的目标。

最近几年国内外科学界反对以影响因子代替科学评价的呼声一直没有中断。就在影响因子的狂热愈演愈烈的流行于科学品位低的国度和机构之时,2013年,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内的75家机构、150多位著名科学家,在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议上,签署了《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宣言认为,科学界应该停止使用影响因子来评价科学家的个人工作,它不是应该是用来评价贡献的替代品。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