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有可用的SARS-CoV-2疫苗都是通过肌肉注射接种的。2022年8月,发表在《Lancet Respir Med》的一篇文章,发布了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临床结果。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于流感病毒减毒活载体的SARS-CoV-2疫苗(dNS1-RBD)鼻腔喷雾剂用于健康成人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方法:研究者在中国江苏省的一个中心开展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1期和2期试验,随后进行了2期扩展试验。纳入SARS-CoV-2血清或指尖血总抗体检测阴性(1期和2期),无SARS-CoV 2流行感染或感染史,无SARS CoV-2疫苗接种史(在这里报告的所有3个试验中)的健康成人(≥18岁)。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期为4:1,2期为2:1,扩展试验为1:1)至在第0天和第14天接受2剂鼻腔dNS1 RBD疫苗或安慰剂,或者对于2期一半受试者,在第1天和第21天应用。为了避免给药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在扩展试验中,疫苗接种者和安慰剂接种者在单独的房间接种。1期的主要结局指标是安全性(第0~44天记录的不良事件;第二剂给药后第0天至12个月记录的严重不良事件)。2期和扩展试验中,主要免疫原性结局指标是第二剂给药后1个月,根据免疫原性研究方案,外周血中SARS-CoV-2特异性T细胞反应(用IFN-γELISpot测定)、SARS-CoV-2受体结合域(RBD)特异性IgG和分泌性IgA(s-IgA)抗体阳性转化的受试者比例、血清中SARS-CoV-2 RBD IgG和鼻咽中SARS-CoV-2 RBD-s-IgA的浓度(通过ELISA测定)。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分类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组间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这些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000037782、ChiCTR 2000039715和ChiCTR2 100048316)注册。
结果:在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7月4日期间,分别有63名、724名和297名没有SARS-CoV-2疫苗接种史的受试者参与了1期、2期和扩展试验。在疫苗组684名受试者中,133人(19%)报告了疫苗接种后的至少一种不良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现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2期试验中,455名疫苗接种者中有211名(46%[95%CI 42~51])出现了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而在扩展试验中,120名疫苗接受者中有48名(40%[31~49])出现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111名安慰剂接受者中仅有1名(1%[0~5])出现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p<0.0001)。在2期试验中,466名疫苗接种者中有48名(10%[95%CI 8~13])出现了RBD特异性IgG的血清转化(应答者的几何平均滴度[GMT]3.8[95%CI 3.4~4.3]),在扩展试验中,143名疫苗接受者中有31名(22%[15~29])出现RBD特异性IgG的血清转化,147名安慰剂接受者中没有出现RBD特异性IgG血清转化(0%[0~2])(p<0.0001)。在2期试验中,466名疫苗接种者中有57名(12%[95%CI 9-16])的RBD特异性s-IgA转化为阳性(应答者中GMT 3.8[95%CI 3.5~4.1]),而在扩展试验中,143名疫苗接受者中有18名(13%[8~19])RBD特异性s-IgA转化为阳性(GMT 5.2[4.0~6.8]),147名安慰剂接受者0名(0%[0~2])RBD特异性s-IgA转化为阳性(p<0.0001)。
解释:dNS1 RBD在成人中耐受性良好。疫苗接种者外周血中检测到弱T细胞免疫,以及对SARS-CoV-2的弱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反应。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以验证鼻内疫苗作为现有肌内SARS-CoV-2疫苗库潜在补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采取措施,以减少疫苗株气溶胶在给药期间造成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选题审校:姜丹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Lancet Respir Med. 2022 Aug;10(8):749-760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live-attenuated influenza virus vector-based intranasal SARS-CoV-2 vaccine in adults: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1 and 2 t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