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苏州一名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在抢救病人长达7个小时后倒地去世。之前,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接连倒下了三位医生。医生的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日,网上的一篇名为《妇产科医生抗癌手记》的文章映入大家的眼帘。在这篇手记中,作者以一位患癌医生的角度,诉说了她在抗癌过程中思考人生、思考职业的心路历程。
这名作者本身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主攻恶性肿瘤。由于长期加班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她长期患有胆结石却没有及时治疗,主要以服药压制疼痛。在某次常规检查之后,她被查出来胆囊有阴影,当时为她检查的医生,也是她的同学劝她及早手术,并做了病理切片。
虽然心中知道自己很可能患有癌症,但这位作者依然还抱有一丝幻想,“毕竟只是B超的单项诊断,我还抱有一丝幻想。回到单位,我没有和任何人谈及病情,照常上班依旧手术,但已经开始等待床位,准备手术。”可是病理检查终归不会骗人。“突然之间,我也沦为一名癌症患者,一张病理报告单将我从医生转换为患者,我亲历了我所有病人经历的一切:肉体苦痛,精神折磨,经济压力。”
手术是不可避免的,作者在等待手术的时候真正感受到每一位患者在手术前的无助。“我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备皮,插尿管,插胃管。当胃管从喉咙插进去的时候,又干又痛,虽然医生操作极其轻柔小心,但我还是觉得万般无助,我为鱼肉,毫无尊严……躺在冰冷的手术床上,医生和护士谈笑风生。我在这个手术室工作了三十年,周围的环境无比熟悉,可是此时我却觉得陌生和恐惧。我越来越冷,浑身不自觉地开始哆嗦”
手术成功。一般这个词对于医生而言是骄傲的,是欣喜的,是可以长出一口气的。医生或许从来没有想过手术成功后患者会有怎样的感受,她相信任何医生在手术成功后一定是一边休息,一边思考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可是当作者从术后清醒后,才真正理解到患者需要的不是冰冷的治疗方案,而是关怀。“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了。睁开眼睛那一刻,伴随着的是一阵阵剧痛。摸了一下肚子,腹带,引流袋,我知道自己真的是癌了。此时顾不得悲伤害怕,就是痛,五脏六腑撕裂般的痛,按一下镇痛棒疼痛稍微缓解一些,然后我就昏昏睡去了。”
也正是手术后的长时间恢复,让这位医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因为本身是一位以肿瘤为主攻方向的医生,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经面对病人时无法理解的事情。“最痛的三天终于熬过去了,我下地了。我双膝酸软无力,只能将全部重心都压在老伴身上,艰难前行。走一步一身汗,伤口随着脚步的移动一下一下地抻着,那种痛只让人感觉生不如死。之前,我也是这么近乎残忍地要求术后病人尽早下地的,面对怕痛不愿意下地的患者,我总是一番长篇大论,‘您迟迟不下床容易粘连不易于恢复,还有可能造成伤口感染,如果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就更麻烦了,咬咬牙,下来走走。’生病之后,我才理解患者对医生的那份信任和依恋,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托更重的呢?”
如今,作者已经全面康复。她用了一年的时间休息、思考、感悟和沉淀。她了解到一位患者的真正痛苦,在她看来,这样的经历能让她在日后的从医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患者,更好的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同时帮助他们战胜病魔。“站在一个患者的角度上思考我的职业生涯,我又觉得我似乎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等我重返工作岗位的那一天,我一定会面带微笑地和每一位病人问好,握着要进手术室的病人的手,轻声地告诉她,别怕,我也是一名癌症患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术后,我会俯下身子,轻声地问她,感觉怎么样?疼得厉害吗?要不要用些止痛药。当过患者之后,我一定会是一名另一种评判标准下的好医生的。”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