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三明市医改的一系列举措让三明医改名声大震。“三明模式”逐步成为全国医改的“明星”。“最近外地来考察的,一拨又一拨。”三明市副市长张丽娟说,大家都冲着“医改”而来。截至今年,三明医改实行已经将近三年。三年中,三明医改究竟给我国的医改以及医药行业带来哪些启示和冲击呢?
不得不进行的改革
三明经济欠发达,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是省级困难转移支付县。作为福建的老工业基地,三明担负大量离退休国企职工的社会保障任务。
目前,该市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人数比为1.971,职工医保供养比率远低于福建省划定的风险线3.51。2009年,三明市职工医保开始收不抵支,仅2011年就出险8000多万元。
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成为压在三明市的一座“大山”,医改成了不得不选的路。
2012年,三明市提出“建设靠政府、运行靠服务”的思路,在全市22家公立医院推进全面改革。
三明医改可以总结为“一体两翼”模式:“一体”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两翼”是理顺公立医院院长和医生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对医院管理和监督。
对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实行市卫生局和县级政府双重管理,并由“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进行统一考核评价,按年人均30万元核定22家公立医院院长年薪水平,薪酬由市级政财承担。医院医技人员实行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四个等级年薪制,所需资金由医院负担。同时,改革方案建立了5大类34项的考评体系,分别从医院服务评价、办医方向、医院管理等方面对院长进行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者,将予以免职。
三明还把全市12个县(市、区)作为一个诊疗区域,鼓励本市各医院开展竞争。“无论在三明哪个地方,都可以就近选择医院,而不用考虑报销问题。”三明市卫生局副局长于修芹说。
精髓:政府主导
“三明模式”其实亮点不少,“三保合一”、院长年薪俸制等等。但“三明模式”最重要的是回答了“如何政府主导”。
新医改到底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一直有争议,而坚定的医疗卫生的定位是公益事业,改革就应该由政府主导。
但政府主导并不是仅仅看政府投了多少钱,而是如何破除公立医院旧的创收趋利制度,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在公立医疗体系中,给医生的激励就是让他怎样以最少的钱给老百姓看好病。
公立医院改革是改政府,不是改医院。而三明医改,现在看来,最核心的就是破除旧的制度、建了一个新的制度;它的精髓就是真正落实了政府主导。
良性收入结构
在许多关于三明医改的数据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医院收入结构的变化。医院的医务性收入占比从改革前2011年的43.11%,上升到今年1~8月的62.78%,而药品和耗材收入占比则从5556.89%下降到37.22%。其中,药占比更是低到了27.75%。
这才医院发展的正确方向。长期以来,医疗服务的价格是扭曲的,医生的技术、服务是不值钱的,要靠检查靠药品靠耗材赚钱。而三明医改的一系列政策,如“零差率”、“限价采购”“重点监控”等挤掉了虚的药价,作为补偿之一,则大幅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
以前三明的医院靠卖药收入100元,实际利润可能是15元,但如今100元的医务性服务,实际利润就可能是100元。收入的含金量大幅上升,而且反映了医生的价值。
与三明市县及以上公立医院的情况成对比的是,改革没有涉及的基层医疗。数据显示,三明市基层医疗机构2014年1~8月的药占比依然有54.56%。三明的改革是县以上的,没有动基层,这个对比正好反应了改革的效果。
只砍药价就够了吗?
尽管从数据上看,三明医改中“砍药”以及提高医务性收入使得目前医改呈现良好的局面。但有专家认为,三明医改损害了医药企业的利益,医院医药收入的占比下去了,然而药企的销售额也下降了。据业内人士表示,三明医改之后,当地的药品零售下降近一半之多。假设全国都推行三明医改,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哀鸿遍野将是医药企业的一片惨象。因此,在制订医改政策的同时,绝不能将医药企业的需求排除在外。
做法很好,但学不了
三明市公立医院面临着陷入“改革孤岛”的压力。一是出现部分药品无药可配的窘境;二是面临医生尤其骨干医生人才流失的困扰。财政部去年专门派出调研组赴三明进行调研,调研报告中提到,“三明模式”的医改让某些利益方受损。
这些阻力内部与外部均有,当地相关人士透露:“三明市挤压了药商尤其是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导致药商有意绕开三明市场,造成部分药品无药可配。有的药商还利用各种关系给政府施加压力。”
此外,年薪制给医生、医院既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不少压力。一位医生说:“考评制度很严格,如平均住院费用、基本药物使用、检查化验费用的比例等每一项都有明确规定。大家每天都担心着自己负责的病人的指标超出。”
“实力强的欢欣鼓舞,实力差满是担忧。”当地一位县级医院的院长说,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政府没有补偿,仅今年上半年医院就减少了113万元的收入,“对于实现年薪制的上限,大家连想都不敢想,即便是按70%发放,医院也拿不出这笔钱。”“三明本就是山区,医院如果经营得不好,职工收入与同级别医院的收入就会拉大。”该院长的担忧不无道理。
在三明医改中,“政府强有力的控制”是其突出举措。但遭遇质疑的是,“市场机制鲜有踪迹”。6月中旬,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在三明联合召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会后,张丽娟说“一些前来考察的代表了解情况后直言,我们的做法很好,但他们学不了,也没法学!”
只在决策者一念之间
“三明医改”能否趟过“深水区”是一个问号。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中旬,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在三明举办药品采购政策培训班,药政司司长郑宏在培训班上指出,要坚决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该培训班在三明的举办,让业内人士不禁猜测,“三明医改的压力大,上级有关部门前来释压。”
事实上,三明医改,颇受国家卫生、财政部门的认可倒是事实。
就在6月中旬的试点座谈会上,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就表示,“三明医改趟出了路子,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财政部的调研报告也建议,尽管三明医改时间不长,相关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改革的出发点、原则、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因此,应将三明市“三个回归”、“三个依靠”、“三医联动”改革以及其他地区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形成更高层面的政策,避免形成“改革洼地”或“改革孤岛”。
“改革不可持续,这是很多地方医改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院陈秋霖认为,“这就需要立法的介入,将好的经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落实为长期有效的制度。”
日前,福建省政府公布2014年深化医改工作任务,从公立医院改革、医保体系、社会办医、基本药物等七个方面做了安排,“三明模式”的身影在该文件中得以体现。特别是在人事薪酬制度的建立上花了大量笔墨,将严禁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医院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收入挂钩等细则规定写入工作任务中。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三明医改”将在该省得到推广,而这更需要的是决心和魄力,其实只在决策者的一念之间。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