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零号病人”的悲伤
2014-12-25
348

去年刚卸任“神秘博士”的英国演员马特·史密斯将出演科幻灾难片《零号病人》:某种超强病毒侵袭了整个地球并变异出一类具有严重暴力侵向的新物种。一位对病毒免疫的人类幸存者发现自己能和这些变异人交流。为了拯救被感染的妻子,他决心带领大家找到“零号病人”,寻求治愈病毒的解药。其实,医学界也有“零号病人”的概念,你是否了解他们的悲伤?

在医学界,“零号病人”指的是第一个得传染病并开始散播病毒的病人。在流行病调查中,也可叫“初始病例”或“标识病例”。该病人自己往往不会特别感受到染病的痛苦,但却正是他造成了大规模的传染病暴发。要确认谁是零号病人对于科学界来说也是一项挑战。“零号病人”的身份背后是排斥、悲剧和诸多故事。

“伤寒玛丽”的悲惨故事

“伤寒玛丽”,本名叫玛丽·梅伦(Mary Mallon),1869年生于爱尔兰,15岁时移民美国。起初,她给人当女佣。后来,她发现自己很有烹调才能,于是转行当了厨师,每月能赚到比做女佣高出很多的薪水。

1906年夏天,纽约的银行家华伦带着全家去长岛消夏,雇佣玛丽做厨师。8月底,华伦的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华伦夫人、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相继感染。他们消夏的房子住了11个人,就有6个人患病。

房主深为焦虑,他想方设法找到了有处理伤寒疫情经验的专家索柏(Soper)。索柏将目标锁定在了玛丽身上。他详细调查了玛丽此前7年的工作经历,发现7年中玛丽更换过7个工作地点,而每个工作地点都曾暴发过伤寒病,累计共有22个病例,其中1例死亡。

于是,索柏想得到玛丽的血液、粪便样本以验证自己的推断,但这非常棘手。索柏对此有过精彩的描述。他找到玛丽,“尽量使用外交语言,但玛丽很快就作出了反应。她抓起一把大杈子,朝我直戳过来。我飞快地跑过又长又窄的大厅,从铁门里逃了出去。”因为,在她那个年代,“健康带菌者”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概念。她自己身体棒棒的,说她把伤寒传染给了别人,简直就是对她的侮辱。

后来,索柏试图通过地方卫生官员说服玛丽。没想到,这更惹恼了这个倔脾气的爱尔兰裔女人。她将他们骂出门外,宣布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人”。

最后,当地的卫生官员带着一辆救护车和5名警察找上门。这一次,玛丽又动用了大杈子。在众人躲闪之际,玛丽突然跑了。后来,警察在壁橱里找到了她。5名警察把她抬进救护车,送进了医院。

医院检验结果证实了索柏的怀疑。后来,玛丽被送入纽纽附近一个名为“北边兄弟”(north brother)的小岛上的传染病房。

但玛丽始终不相信医院的结论。两年后,她向美国卫生部门提起申诉。1909年6月,《纽约美国人报》刊出一篇有关玛丽的长篇报道,文章十分煽情,引起公众一片唏嘘,卫生部门被指控侵犯人权。1910年2月,当地卫生部门与玛丽达成和解,解除对她的隔离,条件是玛丽同意不再做厨师。

这一段公案就此了结。1915年,玛丽已经被解除隔离5年,大家差不多都把她忘了。这时,纽约一家妇产医院暴发了伤寒病,25人被感染,2人死亡。卫生部门很快在这家医院的厨房里找到了玛丽,她已经改名为“布朗夫人”。

据说玛丽因为认定自己不是传染源才重新去做厨师的,毕竟做厨师挣的钱要多得多。但无论如何,公众对玛丽的同情心这次却消失了。玛丽自觉理亏,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小岛上。医生对隔离中的玛丽使用了可以治疗伤寒病的所有药物,但伤寒病菌仍一直顽强地存在于她的体内。玛丽渐渐了解了一些传染病的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甚至成了医院实验室的义工。

她一生中直接传播了52例伤寒,其中7例死亡,间接被传染者不计其数。美国政府拒绝认定她的国籍和出生地,1932年她由于中风瘫痪。在同一间玻璃笼子里,除了短暂的间歇,她前前后后一共被关了二十七年。

伤寒玛莉1938年11月11日死于肺炎而非伤寒,享年69岁。然而,验尸后却发现她的胆囊中有许多活体伤寒杆菌,遗骸最后在布朗克斯的圣雷蒙墓园(Saint Raymond's Cemetery)火化。

后来,玛丽·梅伦便以“伤寒玛丽”的绰号留名于美国医学史。今天,美国人有时还会以开玩笑的口吻称患上传染病的朋友为“伤寒玛丽”。由于故事中的玛丽·梅伦总是不停地更换工作地点,因此,对于那些频繁跳槽的人,也会被周围的人戏称为“伤寒玛丽”。

新型下刚果病毒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知受访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初始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外界的接触、暴露于危险因素和旅行等情况,以及实验室诊断等都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最主要内容。对于流行病学而言,亮点应该是对病毒的基因分析。

2012年,通过对三个病例进行基因分析后发现,下刚果病毒可能对人类造成新的威胁。头两个病例分别是2009年死亡的一名15岁男孩和一名13岁女孩,他们在3天可怕的出血性高热后死亡。他们的血液已经足以让流行病学专家了解这种新型威胁的基因构成,这是一种还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的人类的敌人。

追踪霍乱起源

流行病学专家贾斯•曼特罗指出,“对于‘指示病例’,我们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地下结论,必须从以往的信息中搜寻新的信息,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在为“无国界医生”组织服务期间,曼特罗行遍了大半个世界。但是最远的或许是那次追溯到19世纪,追踪霍乱起源的“行程”。对1849年一位霍乱患者的一段肠子内的细菌进行的研究就是曼特罗这次“行程”的向导。对“霍乱弧菌”进行的基因进化研究支持了一个长久以来存在的观点,即霍乱已经在人类中存在了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曼特罗的结论与早前的理论相吻合,认为霍乱的第一次流行病学变化是出现在大约1万年以前。

正式记载的第一个艾滋病患者

世界上有正式记载的第一例艾滋病人是1981年发现的一个男性同性恋者。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但被定义为“零号病人”的却是一个男同性恋。1982年,这种疾病被正式命名为“爱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

真正的“第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也许无从考证,但有正式资料记载的“第一个”却很明了——法裔加拿大籍的飞行员Gaetan Dugas被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定义为“零号病人”。这位英俊潇洒、性感迷人的年轻人平时不断于全美各大城市的同志酒吧和浴室之间流连,几乎全美的同性恋者都知道他,尤以其花样翻新的刺激性性行为方式而著称。

1980年夏天,Dugas的身上开始出现红疹与紫斑,之后,他被确诊为KS(AIDS并发症的一种)。当时,这种新病毒的通俗名字也叫“同志癌”(Gay Cancer)。在研究人员告诉Dugas应停止一切与他人的性接触时,他变得十分暴躁,说:“如果是别人传染给的我,那么我为什么不能传染给别人?”而后,他依然故我或更加频繁地与他人性交,并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而且,完事后,他还喜欢指着身上的紫斑跟对方说:“看见了吗?我有同志癌,我会死,你也是。”据悉,Dugas一生的性伴侣不少于2500人。

1984年3月30号,31岁的Dugas因AIDS去世,说他是HIV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罪魁祸首也许并不为过:在最早死于AIDS的19人中,有8位跟他有直接或间接性关系;另一项针对最早的248名AIDS患者的调查显示,Dugas与其中的至少40人有性关系。

也有人认为,也许这种病毒早就已存在了,只是起初人类没有发现。1998年3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发现,即1959年生活在现刚果(民)境内的一名班图族成年男子是迄今所能确认的世界最早的艾滋病患者。这名男子原先被诊断是患了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他在1959年抽取的血样一直保存至今。美国科学家对该血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HIV。这一发现表明,HIV可能在1959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感染人类了,比过去医学界普遍认定的时间要早10~20年。通过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合作,研究人员推断HIV感染可能源于20世纪30年代。

为什么人类到1959年才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呢?是不是艾滋病毒是有其他病毒变异的?如果起初人类本身就没有人携带过这种病毒,那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又是谁传染的,传染给他的是人还是其他原因或是他自身疾病的变异。

还有人认为艾滋病病毒的病源在非洲,是猴子传染给人类的。说那些非洲人发现把大猩猩的血液注入人体内,会有一种野性的快感,但同时也把大猩猩体内的爱滋病病毒注入了体内的,还有人说西方人在非洲与大猩猩交配感染的。当然,这也只是一个传说了。

埃博拉病毒的“零号病人”

无论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室数据分析结果,都把科研人员引向了同一个目标,当前这场埃博拉疫情的源头是2013年12月2日在几内亚盖凯杜行政区的梅利扬杜瓦村为一名两岁男童举行的葬礼,这名男童也因此被定义为埃博拉疫情的“指示病例”。参加葬礼的人将病毒传播到非洲其他国家。半年后,埃博拉病毒专家、阿根廷女医生费尔南达·门德斯探访了梅利扬杜瓦村。这位“无国界医生”组织的专家指出,“在确认一种流行病的‘零号病人’时必须考虑到这种疾病的性质。如果是动物传染病,‘指示病例’必须与某种动物相关”。埃博拉病毒恰好就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在大面积人际传播开始之前,就是动物将病毒传染给了人类。因此,流行病学专家收集病死男童相关信息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男童有没有实际接触过病毒最原始的传播者果蝠?他是否食用过被果蝠咬过的果实?最近他是否与其他动物共同生活过?

文章称,埃博拉病毒“零号病人”的故事告诉了流行病学研究人员该去哪寻找答案,如果他们想更好地了解一种疾病,并且尽可能避免悲剧重演,他们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同样重要的是,哪些危险信号是不能被忽视的?

追踪“零号病人”

能第一时间发现绝对意义上的首发病例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种情况多是出现在国内原来没有,从国外输入的情况。患者多为在国外感染,回国后发病。这种传染病往往是目前已知的传染病。这样的首发病例的发现,为第一时间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宝贵的时间。但多数情况下首发病例的发现都是在首发病例传染他人导致第二代病例发病并呈现聚集性变现才被通过追溯调查发现的。这也显示未来传染病防控监测体系仍有完善空间。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主要包括病例核实诊断,病因和感染因素初步推断,流行因素和传播方式初步调查,病例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疫点疫区的划分,疾病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和监测防控措施建立。

1、判断潜伏期

对于未知传染病通过调查首发病例和二代病例(由首发病例传染而发病的病例)的时间分布情况,可以粗略估算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最短潜伏期和平均潜伏期。潜伏期是指患者从接触传染源被感染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是传染病的关键信息。潜伏期的长短可以影响传染病的流行进程,决定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间,决定疫苗免疫接种的时间,评估控制措施效果。通过潜伏期还可以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于一起疫情的结束也是以最后一个病例之后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作为标准。

2、迅速确定传播方式

通过首发病例和二代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还能够了解传染病的传染力、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二代病例发病率高则传染性强。二代发病率低但隐性感染(被感染但无临床症状,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多提示疾病容易迁延不断,难以消除。对于病例的关联调查可以初步判断疾病传播途径,如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还可以判断传播方式如直接传播、媒介间接传播等。这些都和认知传染病及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防控措施有重要关联。

3、时间效率优势

通过首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确定其密切接触者。而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简单测算传染力(造成其他个体感染病原体的能力)和致病力(造成其他个体感染病原体并产生临床疾病症状)。这些指标对于认识疾病的传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对首发和二代病例的研究具有干扰因素少,结论相对可靠的优点。当然要得出确切的结论仍需要长期大量病例的研究。但早期的初略统计分析能在疾病控制上取得时间效率的优势,从而减少采取防控措施的社会成本。

4、判定疾病来源

现代分子生物学早已应用到传染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当中。对于首发病例的检测可以对其疾病的来源国家和地区进行溯源,判定不同地区病例的关联性。同一种病原体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株常有微小差异,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技术鉴别,从而确定传播来源。如近年发生在新疆的脊髓灰质炎病例经实验室证实属于国外输入性的病例。如果被证实是本土病例,那将提示中国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工作在部分地区存在严重漏洞,已形成本土病例流行,中国将重新被认定为脊髓灰质炎疫区,所有脊髓灰质炎防控证实工作近乎要推到重来。

5、为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样本

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标本的采集,还会第一时间为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疫苗的制备研究提供必需的病原研究标本。解决疾病进入流行期的快速检测和群体防护问题。传染病检测试剂和疫苗已经成为现代国家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最重要的保障措施,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传染病防控的技术能力。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