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政策环境、推进医师合理流动、制定完善管理政策、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等。医生“走穴”从此有法可依。多点执业并非新闻,近两年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这一模式,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却不尽乐观。好政策预冷,各方都在担忧什么?
多点执业是医疗模式转变的必然规律,同时也可以达到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效果。近日国家推出医生多点执业的新政策又将“多点执业”拉回公众的热门话题,从多点执业的最早提出,到各方面实施细则的推进,这项改革已经进行了5个年头。然而,让医生盼望已久可以大显身手的这一政策似乎是叫好不叫座。多点执业的具体落实难在哪?
医生渴望多点执业实现价值
在医生内部,对多点执业的态度也有差异。具体而言,中年医师是体制内多点执业改革的热烈拥护者。多点执业对青年医师未来的执业选择确确实实能带来便利,然而这种利好在当下阶段体现得还不明显。退休的老专家们支持多点执业但是对于工作了几十年的医院也十分留恋眷念,不愿意公开与院方为难。而医院在离退休专家多点执业上,约束也没有那么严格。
实际情况是老专家是在三甲医院出诊完成的情况下受到邀请去出门诊。而中年医生则是自己悄悄出去的,在医院中会引起一些反弹。
对此,广东某三甲医院一名从业15年的知名医生认为,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工作量大,自己医院的病人都忙不过来,而医生的奖金是与门诊量直接挂钩的,看的病人越多,挣得越多。
“我一天哪里能看完100个病人嘛?每个病人我本来想看10分钟的,现在只能看3~5分钟了,有些病三五分钟看不明白。”“有时20元中药就能治好的病,我尽量多开,有病人大老远来看病,药开少了,病人怀疑我没有认真看诊,我只能多开。”这位医生说道。
其实,医生们非常渴望有多点执业的机会。“这样我就不会被医院压抑着,就能实现我的价值。但是想出去又怕医院会把我的工作拿掉;而三甲医院平台非常好,也舍不得。”这些都是医生的困惑。
此外,医生多点执业还面临着“医生自由的限度在哪里”的问题。“我希望能在公立医院和社会医疗机构之间自由选择主要挂靠单位,不一定要将公立医院作为我的主业,我难道不可以在医疗机构上班,偶尔去去医院出门诊吗?”希望以后能光明正大地去“多点执业”,而不是做“周末医生”。
医院担心人才流失公开支持少
而从医院方面看,公立医院对多点执业仍有顾虑。目前,各公立医院对多点执业公开鼓励还是少见的。从广州和深圳的医院来看,多点执业的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进展很慢。有的医生反映,落实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各医院的领导层,特别是医生所在课室的负责人。
广东一家知名医院甚至出台了内部政策,表示无论是年轻医生还是退休医生如果未经医院同意就出去多点执业,则或无法顺利晋升职称,无法拿到退休金、奖金。
医院不支持也有自己的顾虑。因为能出去多点执业的医生,大多是医院的“顶梁柱”或招牌。更重要的是,医院也为这些医生的成长“买单了”。
深圳某三甲医院知名中医专家透露,医院领导的反对主要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顾虑:“一是担心专家队伍不稳定,因为人才流失对医院来说是一种损失;二是病人跟着医生外流的现象会减少医院的门诊量,减少医院的经济收入;三是医生群体内部会因为多点执业拉大收入差距,产生内部矛盾,医院之间、科室之间容易产生一些想法;四是医院和科室在人员管理上会遇到一些困难。”
另一位医生说:“其实,领导们是怕医生在外面挣得多了,在医院里不好好干活;因为社会医疗机构给我们的报酬普遍比大医院要高。”
医保覆盖不全责任不明陷入僵局
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是吸引医生的主要渠道。然而,现实情况是基层医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留得住医生,让医生去基层基本上有一种类似于义诊的感觉。
至于民营医院,医保覆盖不全责任不明陷入僵局。作为医疗行业,总是难免出现不可控的医疗事故和风险,那么放开多点执业后医疗事故的责任怎么认定?广州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我们大部分门诊医保能覆盖,但还不是全覆盖,其他机构也一样,”深圳一家中医诊所的相关人士在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说,“我们还在争取,目前还不能。”
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完全由社会医疗机构负全责,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为了减少医疗风险,社会医疗机构一般请的都是有名气的专家,甚至是一些离退休的老专家。
由上可以看出,多点执业真正落地,发挥功效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