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不幸福,医改怎能成功?
2013-11-04
318

卫生部前副部长黄洁夫退休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医务人员不幸福,医改难成功!”,近日来频频发生的伤医事件侧面折射医改的进程又陷入了困境。新医改,需要每个医生的帮助,如果医务人员这些医改直接关系到的主体都不幸福,那么医改何谈成功?

由《医学界》发动的“请保障我们行医的安全和尊严”实名联署活动,在短短5天里,征集了5千余人的实名联署,其中99%是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来自医生和护士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他们表示,天天都在一线面对患者汹涌的愤怒情绪,天天都在忍受着沉重的工作和各种压力,天天都在付出血和泪的代价。

如此民意汹涌,说明:广大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胸中有气、腹有不满、心怀愤懑!卫生部前副部长黄洁夫退休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医务人员不幸福,医改难成功!”又说“新医改需要每个医生的帮助”.黄公之言,犹在耳畔,不过新医改的进程,缺陷入了困境。

最近,全国各地ICU病房都上演了相似的情况,ICU几乎被砸了个遍,有的医生被打骨折、有的被患者刀捅,至于被辱骂、被殴打,则数不胜数也。

如此看来,中国现在的医患矛盾,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候,到了医改必须要正视并面对的时候。如此激烈的矛盾背后,也折射除了医改中尚未解决并一直存在着的根源问题:

医疗结构分布恰当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相应门诊量、住院患者数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呈年逐步增长。基层医疗机构实力长期衰弱不振、工作无积极性,民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导致了小病大看,大医院拥挤不堪。而大医院的拥挤导致看病难的现象:患者排队要耗时数小时,极端的还要彻夜排队,好不容易挂到了号,却被三言两语打发掉,患者怎么会不生气?一些大医院的医生,一天门诊要看一两百人,每个人只能看两三分钟,如此大的工作量,医生怎么能不累?如此的工作频率和工作强度,还要保证医疗质量和对患者的态度,是非常难的事。所以,医患矛盾尖锐化,几乎无法避免。

医者工作价值难体现

医疗服务收费受限,长期不能体现医护工作价值,国家补偿又不到位,部分医生只能医药不分,以药养医,造成薪酬体系扭曲、潜规则横行。以技术吃饭的医生,被迫卖药赚钱,不但斯文扫地,更使得医者丧失了在患者心中救死扶伤的崇高地位。辛苦攻读的医学学位价值却在工作中得不到体现,医者何来幸福可言?

政府过度管制限制医疗市场发展

这些年来,国务院医改办、发改委、卫计委,都对医疗问题很关注,出了很多文件、很多规定、很多政策。然而在真正的竞争市场中,政府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管控、对市场准入管控、甚至机构买个医疗器械设备都要审批,造成大量的审批权寻租和市场扭曲。我国的医疗市场已经丧失了调配资源的能力,政府过度的管理已经限制了医疗市场的发展。

医务人员不幸福,医改怎能成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听听医生的心声,看看他们的诉求,尽快开始真正的、彻底的医疗改革。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