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一直在着力解决看病难的难题。近日,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简称《纲要》)被视为医改向前迈出一大步的标志性事件。自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此前主要从需方发力,建立、完善全民医保,以缓解看病贵问题,而现在政府将着眼点转向供给方,重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改善看病难的状况。
《纲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两个大方向,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合理规划医疗资源
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小诊所则门可罗雀的医疗格局,因为我国百分之八十的医疗资源分布在城市,其中三分之二又在大医院,而社区和农村拥有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这样的格局加大了看病难的状况。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才能解决看病难的“病根”。所以,此次《纲要》提出“分级设置各类公立医院,县级原则上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的措施。“一个县里有一所政府办的县医院和一所政府办的中医院非常必要,然后,将更多的空间腾出来给社会力量,这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需求”。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医疗资源配置中还存在着巨大的行政力量的主导,因为到目前,医院还讲级别,医生还存在编制,种种差别。
如何让规划更有刚性?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刘庭芳表示, “规划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刘庭芳说,“如果留下一个空间,地方上还会有理由拖着不办。”
加大社会办医力度
《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
社会办医由来已久。截至2014年,全国民营医院达到1.2万个,在很多省市已占据全部医疗机构的半壁江山。可是,它的“功效”却十分有限。有些民营医院甚至沦为“广告医院”,声名不佳。分析其中原因,固然有民营医院自身的问题,更多的却是体制机制不顺。如税收、财政补贴、工商管理费等,让一些起步较晚尚无积累的民营医院不堪重负。而优秀医生无法向民营医院流动也是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此外,合作加盟也是阻隔重重。许多资本都对公立医院青睐有加,希望能够投资参与,可是由于种种因素,这条路总是不通。
对此,有专家建议政府应该定出一些规则来:政府适宜于办什么样的医院;什么样的医院政府尽可能不办;什么样的医院可以公私合办,要尽快有个章程出来。此外,还要大力鼓励慈善力量办医,增加医疗资源构成形式。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一直被认为是新医改的核心和难点。尽管目前的医改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公立医院改革仍然任重道远。《纲要》明确的前四项重点任务都与公立医院息息相关,并专列了一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让医疗服务更好为群众除患解忧。
一些专家指出,当前,公立医院的诸多问题跟当年政府撒手不管、让医院自己创收有关,故而,“公立医院改革不是改医院是改政府,过去老盯着医院改,是不对的,是要改政府的职责和定位”。
真正的管办分开,体现在现代医院制度,院长法人治理上,政府只能当裁判员,不能当运动员。管办分开,应该让经营管理权交给医院,政府只管规划、计划、监管。在新加坡,卫生部门把全国的医院分成几个集团,卫生部门不直接管医院,通过第三方集团管。
业内还有学者和官员直言“管办分开是伪命题”,政府的理念在部门之间,也有较大的分歧,“大家不是不懂,是权力还在博弈”。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