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末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改革原则。2014年成为改革新元年,各种市场化之举在社会经济的诸多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新医改之举寥寥无几,站在了“十字路口”。新医改困境何在?又该如何走出?
中国医疗行业是“半市场化”
中国的公立医院属于国有事业单位,实行“定编定岗定工资标准”,但医生服务却是标准的私人产品,无论政府如何管控,都挡不住有人愿意支付市场化价格购买医生服务。
于是就形成了医生价格发现机制。不同医院、不同大夫、不同手术,红包各是多少,一家医院挖另一家医院的医生,均已有了标准的但不透明的行市价。医生的实际收入远不像工资单显示的那么低,已经是按市场价格获得报酬,这是市场化运转的结果。
但医生的红包和回扣收入,又是灰色收入,是不透明、不规范的,所以当前中国医疗行业是“半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希望对此类“灰色收入”进行管制,不但消除不了,却增加交易成本,造成扭曲,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降低了医生获得的收入。
以往中国医改的思路,就是希望通过增加财政补贴降低药价,降低以药养医程度,但是这个做法失败了。
“以药养医”的表面原因是医疗服务价格低估,其体制上的根本原因,是公立主导体制和市场经济不相容。医疗体制不能独立于大的社会经济体制之外,而只能与之兼容、互补和匹配。医改的出路,应该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服务收入增加部分足以弥补医院全部药品收益,才能真正废除以药养医,实现医药分开;取消国有事业编制制度,让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使其可以自主选择执业方式和执业机构。由此培育一个竞争充分、职业声誉机制完善的医生人力资源市场;此外应放开鼓励公立医院改制,推动民营化,放开医疗服务市场准入,形成民营医疗机构为主体、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市场格局等。
维持现状是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利益
对于医药领域的价格改革新政,最先迷顿的就是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和绝大多数布衣百姓:价格放开会不会导致价格飞涨?
事实上,发改委拟定的医疗价格改革新政,原本既包括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包括药品价格改革。但在政府各部门相当一部分官员的迷惑之中,医疗价改新政先是缩水为药品价格改革,进而药价改革的脚步也进一步放缓。发改委壮士断腕的手术刀和麻醉剂早已备好,但是主刀医生不仅没有洗手消毒,甚至还未从行政定价的噩梦中惊醒。
实际上,价格放开会不会引致价格飞涨,取决于公共定价制度能否形成并且开始运作。对公共定价制度的实施深感困难的医保部门,还是执着于当下的稳定热炕,而对价改新政的大举不情不愿。
在医疗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终结药品定价审批有其合理性,但鉴于医疗的特殊性,药价的放开不宜单兵独进,而要与医疗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就目前来说,政府最需要做的是行使起在医疗方面的兜底责任,让民众能够以较轻的代价充分享受到医疗服务。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不是说改就能马上改好。医改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把这项改革向前推进。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