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省事却不守规矩,要不得
2015-03-05
437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实际操作中,患者的治疗来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行医规范,卫生部门和医院都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操作流程。既然制定了这些流程和规范,就需要去遵循,如果只为了图省事图方便,而跳过这些步骤,就要担负违规行医的后果。

近日,有这样一则新闻称,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某卫生院的患者家属还在药房取药,护士却已将液体输入患者体内,最终患者身体不适后死亡,而患者家属发现输液瓶上的名字竟是别人。事后,该院副院长表示,死者所输入的液体系其他患者退还的,虽瓶上写有他人的名字,但药没有问题。

从这位副院长的回应可以看出,医院方面并没有认识到错误在哪里。按照他们的逻辑,只要药品相同,并且药没有问题,即使写着他人的名字,也合情合理、无可指责。这次或许是因为当班护士失误,或者是为了图省事,只是侥幸药没有问题,还可以为自己找到托词,但是却造成患者已经死亡的后果,一旦养成了这样随意的习惯,下次怎么办,还能有那么多的侥幸吗?这涉及到一个医疗规则问题,离开规则,就没有是非可言,不按规则行事,一切责任在己。

其实,目前国家药品使用相关的医疗规则已经比较完备,我们有处方制度、药品的查对制度、输液制度,以及药品退还的相关规定等。遵守些规则,则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具体到这起事故上,当班护士至少违反了处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以及输液制度等。

不得不承认,坚守制度,有时会影响到效率。为了图省事,一些医护对很多操作就不按规则行事。在这起事件中,前面患者退回的药,不管是否受到污染,都应该再次回到药房进行确认,护士不能自作主张留下来,用于下一位患者。用药最不应该图省事、走捷径。

不少医疗纠纷都出于医方没有遵守规则,一旦出事,不管结果与操作有没有直接联系,医方都可能因此惹上官司。相反,只要按规则行事,即使出现不良后果也可以免责。患方也同样如此,在就医过程中,也普遍缺乏规则意识。有时,医生按规则行事,比如遵守抗生素管理规定等,反而得不到患者的理解。

医疗活动中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有规则意识。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是许多医疗卫生单位亟待改进之处。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