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临床医生要如何锻造?
2015-04-08
290

医生论文能力大过临床能力已经成为被大家诟病的焦点。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医生的临床能力。除了对医生职称评价系统做出改革以外,医生的规陪系统改善也非常重要。

在我国,医生对论文的重视来源于职称评定,因为职称与收入、职位晋升等待遇直接挂钩。因此,医生的职业生涯要想走得宽广,论文就是“起跑线”。“论文压倒手术刀”成为长期困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一个现实问题。

不可否认,目前我们对医生的评价指标上存在着重论文、轻临床的问题,造成研究生看病治病的能力反而不如在临床扎实接受过3年规培的本科毕业生。社会对于医生的本质要求是看好病,这也是国家建立规培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规培制度的建立推进,越来越多会看病的医生将被培养出来。

所以说,一名医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为患者解除病痛。

院校教育是医学生接触医学、了解医学,并初步掌握医学基本理论、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要学习阶段。提高本科教学水平非常重要。某些医学院不考虑有限的教学资源,一味扩大招生的作法应该予以取缔。因为这样会直接导致教学水平下滑,影响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把一名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完备的知识和诊疗技能的医生大约需要10年,其间要历经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相互联系的培养阶段。

而我国的医生培训主要分为两部分,除了本科教育外,还会在毕业后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两部分。前者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而后者是培养高水平医生的重要途径。

2013年12月,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临床医师培养作出重大改革,把规培纳入制度化的路径,统一入口和出口,统一培训周期和内容,使医学毕业生在走上临床岗位前得到同质化的临床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相关专家表示,根据制度设计,在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师都要接受规培。这将成为一个“刚性”要求。

不过,对于这项刚刚起步的制度,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完善和规范,需要第三方机构对各个培训系统进行规范和评估。只有培训基地规范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