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发展到了晚期,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等临床常见的治疗技术都已经无法真正地控制癌细胞的发展以及晚期并发症的不断出现。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地为病人施行无意义的治疗,很多时候是迫于周围人的道义压力,可是,病人呢?有多少人真正为患者自身感受考虑?治疗晚期癌症“不惜一切代价” 未必正确。
坚持:可能“人财两空”
在贵阳一家企业工作的王青记得,她70多岁的母亲肝癌晚期,不断接受放化疗,最后几个月根本下不了床,完全靠胃管、呼吸机等手段延续生命,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我恨不得代替她去承受这一切。”王青说:“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至今我还在后悔当时的决定。如果不把她送进医院,她也许会少活几个月,但肯定不会这么痛苦地离开人世。”
实际上,坚持为绝症患者进行放化疗,对普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也一直伴随着争议:一方面,到了癌症晚期,砸锅卖铁恐怕也救不了人命;另一方面,家属出于亲情或孝心考虑,往往不惜一切代价为绝症患者进行治疗。巨额治疗费花了,亲人罪也受了,最终却落个“人财两空”的结果。外人看到的是这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被完全改变,而生者心灵上的创伤,外人却无从体验。
有一位老人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主治医生说,即使做了手术,也只有三个月左右的存活时间。三个儿子还是选择接老人到北京做手术。手术后随即进行化疗,使用靶向药物配合化疗,一天一针,每针500元。一个月疗程的治疗费用将近3万元,而老父亲医保全年的报销额度有限,其余费用全部需要自筹。
用当事人话说:“这场癌症不但耗尽了全家所有积蓄,也让三兄弟负债累累。最终,老人还是去世了,那一刻,家也散了。”
放弃:容易招致非议
绝症患者特别是临终病人该不该坚持救治?这在我国是人们不敢深入探讨的一个“雷区”。
有调查显示,面对癌症晚期的老人,如果是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的占59%。如果是医生,67%的人会选择听从患者家属选择。理性选择困难,当自己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往往也迈不过感情这道坎。王青说,当时之所以坚持给母亲治疗是觉得不管是否有效,只要把钱用在病人身上,可以缓解自己内心的折磨,尽到了救治责任和表达了情感。
“有的家属心里很清楚,坚持放化疗也救不了命,但出于亲情原因或担心遭人非议,往往不愿表示放弃。”一位长期从事白血病救治的主任医师说。另外,对于医院来说,全力救治绝症患者既是人道主义义务又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使用的药物价格虽高,只要家属愿意,医院是不会建议放弃的。
医学博士陈作兵的父亲2011年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无法进行手术。虽然治疗费用不成问题,但儿子把选择放化疗的结果清楚地告知了父亲,最终父亲选择回到老家,平静从容地走完最后的旅程。“我替父亲完成了他的心愿,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活得开心、也有尊严。”陈作兵说。
治疗晚期癌症“不惜一切代价” 未必正确。
对于晚期肿瘤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大原则应该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别的。曾听一位医生讲述,他有一个老朋友,胰腺癌转移到了肝部,在一次病情复发后,朋友的儿子来找他求助,咨询要不要继续手术。医生劝说,手术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反倒不如在老人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带他出去逛一逛。在最后的四个月里,这位患癌的老友没有住院,由儿子带着出去四处休闲、旅游,身心状态都很不错,见人便夸孩子又带自己去旅游了。最后15天,他住进医院里,也没有上呼吸机以及各种抢救手段,只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他的痛苦。最后,他没有遗憾也没有痛苦,走得十分安详。
一位三甲医院院长表示,在家庭实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不主张家属四处借债,赌手术延长生命的几率。对于这类患者,与其把钱都花掉,还不如留着这些钱,让一生拮据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满足平时不敢想的“奢侈愿望”,只在病发时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痛苦。
生命无价,但医疗作用有限,医疗资源更是有限。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控制癌症纲要”中提出,确保抗癌治疗只用于可获益阶段,让人们坦然正视晚期癌症治疗疗效有限的现实,同时警示晚期癌症治疗决策需谨慎权衡利弊,避免资源浪费。
一种评论认为,国人某些观念值得反思。如果我们把“活着”视为生命唯一价值,甚至用忍耐和羞辱来换取它,自然很难理解什么是有尊严的活着,也不能理解如何有尊严的离去。
有专家表示,尊重个体选择是获得尊严的前提,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平静离去,有的选择坚持救治,都应该得到理解。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俗语大家耳熟能详。但对于绝症患者来说,这句话未必正确。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治愈的希望,患者也会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家属应该有权选择放弃救治,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