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贯彻李克强总理关于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重要批示的学习中指出,研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措施在于要通过法律援助严格打击“医闹”,以及保障患者从正规途径寻求诉求。堵住“医闹”之浊水,畅通“医诉”之清流,才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最佳途径。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研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问题时指出,要依法公正处理医患纠纷,坚决遏制涉医刑事案件频发、多发势头,实现医患良性互动,切实维护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事实上,暴力伤医案件不时触痛人们敏感的神经,上月至今全国各地接连发生6起医疗纠纷恶性事件,其中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主任熊旭明被患方家属殴打事件。而据深圳医管中心统计,10月至今,市属公立医院已发生4起暴力伤医事件,频率之密集前所未有。
对此,刘延东副总理在会上指出,将集中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来稳妥应对医患矛盾突发事件,坚决要落实医院安全保卫责任,完善警医联动机制,开展医患纠纷大排解和隐患大排查,严厉打击“医闹”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医闹”的频发,这其中多数案件的发生与有组织、有策划的“职业医闹”相关。我们要区分正常的医患纠纷与“职业医闹”行为,职业“医闹”和暴力伤害医生,完全是一种非法行为,而警医联动机制正是以遏制这种暴力行为为首要目标。“职业医闹”的存在,让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很可能将一起本可以冷静解决的医疗纠纷打上死结,甚至推向暴力的深渊。
卫计委和公安部联合公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实现警医联动,以“零容忍”的姿态遏制任何形式的“职业医闹”。让全社会都关注暴力伤医问题,让违法犯罪者必受严惩,从源头入手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不严厉打击“职业医闹”,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疗秩序就难以建立,这应成为患方、医方和全社会的共识。
广东中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从去年4月提出率先创建全国“无医闹”城市以来,通过一手抓加强医院安保、设立警务室的“防守计”,一手抓提高服务质量、畅通矛盾调处渠道的“疏导法”,实现了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医闹”事件的“零医闹”奇迹。中山经验的核心在于,对于“职业医闹”警方必须要主动有所作为,一旦出现“医闹”,公安分局的局长就是第一责任人。
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最终落脚点不应该是以暴制暴。患方可能在医疗纠纷中,依法理性维权意识欠缺、对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诉求得不到满足、信息又被误导,患者或家属确实需要帮助;此外,现行处置医患纠纷的一些制度缺陷,特别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时间、经济成本偏高等因素,促使一些患者不得不求助“职业医闹”。但是,患者如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绝不应该依靠非法的“职业医闹”行为,而应通过法律援助,帮助他们了解纠纷的解决途径,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从正规途径寻求诉求的解决。
对暴力伤医始终坚持“零容忍”,是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前提。从法律制度层面采取措施、弥补漏洞,努力做到既让患者能够快速高效地维权,又让医院在面对“职业医闹”时能够得到强有力的制度救济与措施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疏通正常渠道、理顺补偿机制,让医患双方都不会感到权利受损,从而主动借助于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纠纷。
医患关系中,堵“医闹”之浊水,畅“医诉”之清流,才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最佳途径。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