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医科大学副校长被调查 高校腐败怎么破?
2015-05-14
353

据不完全统计,近半个月内,先后有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洪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日前,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肖玉平、新疆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李斌同样因涉嫌违纪违法被调查。

两位医科大学副校长“落马”

据辽宁省纪委消息:经辽宁省委批准,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肖玉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不过,在学校官方网站,肖玉平仍名列“中国医科大学现任党政领导”。

公开信息显示,在中国医科大学领导班子成员中,副校长肖玉平排名第五。20天前还在参加校内党风廉政工作会。今年4月21日,该大学在新校园综合楼第一报告厅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肖玉平参加了会议。会议列举了国家和省内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件,乃至师生身边的腐败案件警醒大家。

同样,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消息:新疆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李斌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已达50多起。每一次这样的通报消息都会让人唏嘘不已。在公众看来,过去神圣而纯洁的学术殿堂、网民们心中的“象牙塔”,如今似乎已变了模样。

高校腐败频发 如何破解?

梳理近年“落马”的高校领导我们发现,高校腐败的“腐”大多集中在基建、招生、科研等方面,这已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高校本应是教书育人的清净之所,近年来却成为腐败问题的易发、高发领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圣洁的“象牙塔”变得如此不堪?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在其微博中这样写道:“近二十年前,高校腐败格局就已形成,如今一发不可收拾。建国初期,老革命管大学,此类事闻所未闻,因为监督机制实实在在。如今,校头、系头非博士莫属,但吹哨报警无人理会,腐败随学历飙升。”在这位业内老教授看来,监管的缺失是导致腐败频发的根源所在。

在网友们看来,除了监管的缺失,权力的过度膨胀也是滋生腐败的主因。“只要当了官,手中就握有了权力,资源分配、对教师发布施令,指挥安排各种教学、科研活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网友“小花猫”看来,权力过大是导致腐败频发的另一原因,“失去制约的权力,让这些高校领导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无忌惮地践踏一切。”

对于高校腐败频发的现象,不少专家、学者和网友在表示愤怒和惋惜的同时,也纷纷呼吁:有权不可任性,当务之急是找准“病根”,加快去行政化步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当务之急,应当是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按照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应当教授治校,设立教授委员会,教授根据学校管理的需要,依照合同聘任或者解聘高校负责人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从而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滋生腐败问题。

江西省纪委相关负责人: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是要紧抓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对人、财、物权力集中的岗位,要进行职权梳理,切实找准岗位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基建、采购、科研经费等的监管,继续推行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三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再一方面,完善基建(修缮)工程监管制度,健全物资采购制度,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财务管理。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