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去编改革提速,社会办医出台鼓励政策。国家既要打破编制对医生的束缚,又要破除社会办医的藩篱让民营医院成长起来。公立医院改革是否能就此摆脱困境?医生自由流动起来的格局能否呈现?民营医院是否将成为医生阳光合法收入的有效渠道?公立医院的医生们是否面临集体“下海”?
6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真心实意扶持社会办医”。6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文简称《措施》),其中包括:免征营业税,3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政策,社资办医障碍进一步扫除。
编制和行政级别就像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树立的“一堵墙”,形成了对民营医院明显的歧视和不公平。近日,北京和深圳陆续发布了取消医生事业编制的政策。深圳甚至还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即到2017年医生全部“去编制”。这是中国医生即将走向“无编制”时代的重要信号,将对医生人才流动和自由执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医生去编制 公立医院魅力指数下降?
长期以来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公立医院的基本工资虽然很低,但 “编内人”被赋予了很多说不清的福利。从职称晋升、工资待遇、课题申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到职业发展、学术地位乃至申请院士都是内外有别,而且差距很大。对于评优树模,编外人员甚至连资格也没有更别说在医院里当个护士长、科主任了。因此,编制对医生来说虽然是自由执业的一种束缚,却又像是一把巨大的利益保护伞,躺在上面有许多先天的优势,至少可以保障温饱。
然而,多年以来编制内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众所周知,中国的公立医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国家的财政经费不足10%,其余的收入要由医院和医生自己通过医疗行为获得。因此,中国医生普遍是低底薪、高提成,类似于销售员。基本工资受限于事业单位限制,每月只有2000~3000元。主要收入就得靠科室奖金、回扣、院外手术或会诊、讲课费等,大部分收入都是牺牲个人时间,自己来挣。这就造成了中国医生群体奇特的差异。同样是医生,年收入从几万元至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都有,差异水平甚至超过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大部分普通医生、基层医生收入偏低,少部分大医生收入甚至已“超英赶美”。
随着公立医院去编制化进程的推进,没有编制将成为主流。编制先天的优势即将散去,编制内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公立医院魅力指数是否将会下降?
民营医院向好 魅力指数上升?
多年来的医疗卫生改革,虽然也一直倡导和鼓励社会办医,社会办医规模也确实越来越大,但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仍处于“弱势”地位,表现在设立审批、融资政策、人才技术、医保定点、监管机制等多方面。这些正是束缚社会办医良性发展的因素,也是不少民营医院运行困难、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原因。
此次《措施》要求,明确并向社会公开公布举办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审批主体和审批时限。各级相关行政部门要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不得新设前置审批事项或提高审批条件。
同时,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
在资金方面,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鼓励地方通过设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建设资金和贴息补助。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开办费和发展资金,利用多种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积极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规定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同时,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通知》、《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也相继出台,
一系列的医改政策显示,民营医院大发展已成定势,民营医院魅力指数能否因此上升?
让人才愿意流动 给医生一个体面的生活
医生是最重要的医疗资源。医改最大的问题始终是“人”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医生的积极性和服务意识?怎样给医生体面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怎样最大限度地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公立医院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相比民营医院其人才有着绝对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医生们生活得并不体面,少数有体面生活的医生其收入也并不那么阳光。这是医改要解决的难题。
医生收入是其职业尊严的重要组成。公立医院的医生长期生活在一种自相矛盾的环境中。当医生群体要求提高阳光收入时,领导会以医生有灰色收入为由,拒绝这一要求,但反过来政府又会要求严查医生收取药品回扣的行为。管理者一方面说要提高医生待遇,心里却想着你们差不多了,然后又说那是不合法的收入。其实公立医院医生的诉求很简单:“能通过阳光的收入给医生一个体面的生活”。
其实,医生的这种诉求即使在目前国内也并非天方夜谭。一家中高端定位的私立医院创始人表示:医生最需要的就是“优雅地行医”。许多到他们医院的公立医院医生在经历最初半年的试用以后,都会渐渐转变观念,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花费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同时,在这家私立医院,医生的收入不菲,而且完全是阳光的,不和他的工作量、处方等挂钩。“医生完全回归了医疗的本质,凭着当一个好医生的良心在行医”。因此,对于一些传统公立医院难以解决的问题,社会资本或许有更有效的方法,这几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民营医院成功的例子在国外和发达地区很普遍。我国台湾共有医院约500余家,公立医院仅有80余家,私立医院约320余家,财团法人医院约110余家。其中患者最乐于就医并且也是台湾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医院就是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为纪念其父亲王长庚所创办的医院---长庚纪念医院。
在国外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更是融合得相得益彰。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曾以悉尼一家著名的心血管医院举例。公立医院是主楼,和它连着的一栋楼是私立医院,再旁边是私立的诊所。一些优秀的医生都只和公立医院签订兼职的合同,这些医生每周只需要在公立医院工作两天,其余时间会到旁边私立医院和诊所工作。这样,医生不仅在公立医院完成了国家规定的治疗任务,又通过私立医院和诊所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从当前医改政策层面分析,去编和民营医院大发展将是大势所趋。然而,宏观政策向好和微观操作举步维艰的矛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依旧会阻碍民营医院的发展和医生的自由流动。对于去除编制束缚的公立医院的医生们来说,选择何时“下海”或牵手民营医院则是摆在他们面前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