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网站报道了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遭川大华西反对一事。如今,“四川医科大学”又将面临二次更名,计划更名为“四川第二医科大学”。此消息一出,在校学生们大规模举行游行示威表示拒绝。数千学子纷纷走上学校广场高喊:“坚决捍卫川医大!实至名归,有何不可?”学校更名,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
第一次更名
4月28日,教育部批准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这一下动了老“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奶酪。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综合类大学,从1953年到1985年,它的名字是“四川医学院”,“川医”之名直至今日。
数日后四川大学以一纸公函发往教育部表示反对,称“四川医科大学”的校名容易与该校华西医学中心曾用名“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相混淆,而“川医”是社会对华西的公认品牌,更名后可能导致社会公众产生四川大学没有医学学科的误解。四川大学称,泸州医学院更名带来的混乱将直接损害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直接动摇四川大学合校15年来的成果和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由于华西医学中心有百年历史,在医学界地位举足轻重,改名争端引起较大舆论反应。将近900名老“川医”校友在给教育部长的公开联名信后署名,其中30%来自海外:旧金山、多伦多、波特兰……一个个北美城市的名字十分醒目。他们要求撤销这一决定。
对此,教育部此前称,改名符合相关规定,“四川医科大学”校名未使用过,与“四川医学院”和“华西医科大学”的名称存明显差异,因此更名并无不妥之处。
第二次更名
如今,省教育厅宣布四川医科大学更名取消,改为四川第二医科大学,一时间学生们群情激愤,强烈抗议二次更名。此前就有泸州学子在微博上发起#坚决捍卫四川医科大学#的微博话题。截止6月26日16点,该话题已有430万阅读量,3.1万人次参与讨论。学子们认为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是实至名归,四川没有“第一医科大学”,何来“第二”?共青团四川医科大学委员会在其官方微博中写下如下一段深情的文字:“你的名字,我的姓氏!我们是忠山青年,虽然我不在忠山之巅,但我们以青春之意志、青春之魄力,坚决站在你的身旁,四川医科大学,我用我的每一滴鲜血为你呐喊!”
@豆蔻娉婷w:#坚决捍卫四川医科大学# 全校师生为这个名字奋斗了十年!最后本已更名成功,然而却被华西在几天内抹杀,政府公信力在哪里?依法治国体现在哪里?我们坚决捍卫学校,反对华西的霸权,希望我们的呼喊能被你们听到。
@李李原上草:请所有看到消息的朋友能去现场声援我们学生,声援川医大,这是悬崖上的战斗,这是泸州人的抗争!!!省教育厅宣布四川医科大学更名取消,改为四川第二医科大学,这是泸州人的耻辱,这是法治社会的耻辱!!!请转发,请声援!!
与此同时,微博上关于#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也有大量粉丝:
@CaT_Ar: #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并不懂泸州医学院与四川医科大学名实相符在何处,泸医哪里来的自信有资格改名川医啊[笑cry][笑cry][笑cry]让我去笑一会[笑cry][笑cry][笑cry][笑cry][笑cry][笑cry]
少年温未凉:我觉得不是我乱说什么或者不理解,泸州医学院更名成四川医科大学,现在要被改成第二医科大学,学生抗议,我想说的是,野心为什么这么大?简称泸医和川医,简直是天差地别。让一个不太了解的人来看,四川医科大学就代表了整个四川一样。而它真的能代表四川吗?
希望的红光
更名初始,已经看得到希望的红光,“红利”正滚滚而来。更名后,川医大的院系设置,由2014年时的17个二级院系,20个本科专业,调整为12个院部,25个本科专业。截至2015年5月中下旬,它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比去年增长了82%。这正应了老“川医”人的怀疑:它的更名,主要是为了能招收更多的学生。
更名后,虽然院系的体量变大了,但新“川医”仍然没有达到一般普通大学的标准。“作为一个大学,一个系底下至少要有3个专业,一个学院底下至少有3个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中国司法精神病学权威刘协和说。
专家:更名没有任何不妥
对于这场愈演愈烈的“川医争夺战”,法律专家说,四川医科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医学院名称存在明显的不同,不会造成社会和公众的误解。国内有不少高校名称类似都没有出现问题,比如北京工业大学和北方工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这些高校的校名就一字之差,也没有引起公众和社会的混淆。
法律专家认为,国内以前从来没有四川医科大学的校名,四川省从高等教育发展和布局考虑,申请将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通过相应的专家组考察,进行了公示,履行了相关手续,程序完备,没有违规之处,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至于四川大学担心改名后的四川医科大学简称川医,会影响老川医的声誉,教育专家称其实有些过于担心了。在教育专家看来,学校的名称只是一个符号,最重要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只要新的四川医科大学狠抓学生素质,那么没准会给川医的品牌锦上添花。
令人尴尬的是,“四川医科大学”的新浪微博名称却被人抢先注册了。当事人是泸州本地的一名“微博达人”,他要求以付费方式转让。
高校简称保护困境
该事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但其中暴露出来的是高校简称能否受到相关法律保护、该如何保护等问题,应该引起国内教育机构的重视。
高校更名的冲动因何而起?学者蒋理曾撰文指出,我国目前对高校的评价体系存在行政化、功利化导向。一所学校在升格、更名之后,会在师资招聘、学科专业设置、学术研究获得更大的空间。这是高校更名的最大动力所在。
就高校简称撞车、争端频繁的问题,学术界有人主张,高校可以将校名、简称、标志性建筑等注册为商标,用商标法来保护附着在校名上的一系列权益。
专家表示,许多高校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将包括简称、缩写等名称注册为商标,运用相关知识产权法进行保护。
但将简称注册为商标的做法实际上也发生过争议。2006年,山东大学注册了“山大”商标。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山西大学在其后的商业活动中便不能再使用“山大”这个标识。有学者认为这是个“在先权利”的问题,如果山西大学率先注册“山大”很有可能也会成功。那么,河南大学和河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北大学、西安大学和西北大学、东北大学和东南大学,对应的简称“河大”、“湖大”、“西大”、“东大”应该被哪家独占呢?
因此,对于高校名称简称到底在法律上能否受到保护、如何保护等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解决。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