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医疗体系中,医生与患者的矛盾较为突出,医患矛盾往往造成了医患纠纷。但在这其中,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可以恰当的被称为纠纷。小事引发的矛盾,却从侧面反映出了医患冷漠、互不信任,这让医院感到较大的压力。很多患者认为:“我花钱看病,为啥得不到好的医疗服务?”那么,患者的怨气是从哪里来呢?
医院成了患者释放情绪的场所
近年来,医护工作者被打、被骂现象与日俱增,并不罕见。而医院似乎也成为了患者进行情绪宣泄的第一场所。医生被打的事情比比皆是。
上周,在南京一家三级医院中,一位病人想把医生办公室的椅子拖到病房。在场的一位护士认为是规章制度不允许的,上前制止,并将椅子又拖回到办公室。患者认为护士态度差。护士说,这是医院里的规定啊。双方最后还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推推搡搡。
上个月,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被一名醉酒患者打伤。4颗门牙中3颗严重松动,右脸部还明显留有被鞋子踢过的鞋印痕迹。脑外科诊断报告是头部有脑震荡,身上也有多处被打淤青的痕迹。工作才1年的医生非常委屈。实际上,南京三级医院急诊室的医生,大部分都有被打或者辱骂的经历。有的科室主任被打得鼻青脸肿。
今年初,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一名医生被患者用拐杖击打,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头部颅骨迸裂达13厘米,手术缝了12针。被打的原因,是因为患者要“插队”看病。
南京一家三级专科医院某病区,该病区有几名护士,她们有个共同的习惯就是不留长头发。原来2011年上半年,家属要求更换床单,嫌护士速度慢,就打了护士一耳光。护士当时吓傻了,于是打电话给她家人,家人来了要求患者家属道歉,家属则认为护士态度有问题,也叫了五六个人来,双方发生了较大的争执。激动的患者家属冲上去把护士的头发给揪掉不少,把她家人也打伤了。虽然最后患者家属看到警察来后冷静下来,也给护士赔礼道歉并赔了医药费,但给护士留下的心理阴影却没有消除,此后该护士和几个同事就不怎么敢留长发了。
一名大医院办公室人员感叹到,他们每年都有十几起医护人员被打事件,有的真的就是因为小事情。
经济上呈对立面 造成难解的关系吗?
最近发生的温州杀医案,又一次震动社会,也使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再度成为焦点话题:在患者的眼里,医生为何变成了“白衣狼”?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认为,在经济上,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造成了如今的状况。首先,基本医疗保障职能履行远不到位,使得医患在服务过程中形成不可否认的经济上的对立关系,这就不可能和谐。公立医院生存与发展的资金,九成以上来自于服务创收,也就是说,事实上,医患之间于经济这个要素上,就是个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凡事一谈钱,吹胡子瞪眼、睚眦必较就在所难免。”胡晓翔说。
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仍然存在“以药养医”的模式,这种模式免不了让患者对医院的性质有所怀疑。即使是三级公立医院,也必须靠“挣钱”才能维持医院的运转。
经济也导致了医德医风滑坡
东南大学卫生法学研究所所长张赞宁说:“这一点我是一贯承认的。现在的医德医风不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国家对医疗几乎是全额拨款的,医院不需要自己找饭吃。而医疗被推向市场后,拨款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医院要自己找饭吃。“我认为,医疗是不能推向市场的。医疗推向市场,造成了医德医风滑坡。”现在,医疗技术不值钱,做个手术收个一两千元已经是收得很高了,但是一个器械却动不动几千上万元。医生的劳动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也会造成医德医风的滑坡。
缺乏绿色通道 患者处于弱势群体
江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办公室主任蒋士浩表示,如果建立一个能主动介入医疗纠纷处置的“绿色通道”,并让全社会能够接受,医疗纠纷得到快速的解决,就不易酿成医患冲突。他说,目前虽然有医患协商、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人民调解、诉讼等途径,但都是被动接受。不能做到第一时间介入纠纷,尤其医患协商更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办法,人民调解机制也是“双方自愿”原则。当患方面对医疗事件造成的损伤,心理上肯定是着急、激动,此时没有一个第一时间“主动介入”并具有权威性的机构和人员去帮助他们,必然会引发患方的不满。
宁波模式可以借鉴
几年前,宁波成立了调解医疗纠纷的“绿色通道”,“医疗纠纷处置理赔中心”是由政府赋予一定的权力,处置理赔中心全权负责处理医疗纠纷。处置理赔中心会自行招聘一批临床医学、卫生法学和保险等专业资质的专职工作人员,还会聘请相关医学和法律专家组建专家库,为医疗争议的调查、评估和协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真正做到有序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
蒋士浩说,处置理赔中心的作用就在于把被动处理变为了主动处理,第一时间介入,二十四小时值班,一定时间内作出结论,并对如何作出处理有一整套程序和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提高了医疗纠纷的处理效率,也得到社会和当事人的认同。
蒋士浩说还强调,医学鉴定是一个澄清医疗纠纷是非真相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途径,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省医学会近年来鉴定的案例逐年增长。他希望政府部门能为社会建立一个主动介入医疗纠纷处置的绿色通道,让医疗纠纷诉求有平台,其次是希望发生了医疗纠纷后能借鉴医学鉴定对是非的评判走正常的维权途径。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