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旬开始,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撤回了43篇SCI医学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该事件在行业内引起轰动,使众多医疗机构的医生陷入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的风波中。论文被撤回的理由是“相关文章的学术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同时,这批被撤回的41篇SCI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部由第三方机构为文章联系同行评审并代为投稿。学术道德再次受到拷问!
武汉天佑医院医生涉嫌代写代发论文
2014年初,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也由第三方公司代为投稿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该院的重点专科、肝病专科,据医院公开宣传,该科室先后主持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教育厅、武汉科技大学等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SCI收录论文两篇,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力争创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这篇名为“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lamivudine,adefovir dipivoxil,a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中文名为“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疗效,对失代尝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干细胞移植”)的论文发表在SCI期刊《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4年2月21日刊发)上,影响因子约为0.85,论文第一作者为天佑医院传染科主任刘黎,通讯作者为该科室医生周健。除了一名并列第一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一名博士(英文名Yan Yan)外,其余作者均为天佑医院传染科医务人员。
知情者刘某反映称,上述SCI论文是刘黎和周健花费两万余元,由一家名为万方汇智(北京)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第三方机构操作,将一篇早已在国内发表的论文,由万方汇智修改、翻译、润色并且代投代发,存在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问题。
据知情者提供的论文作者与万方汇智人员钱某的多封往来电子邮件内容显示,万方汇智代发一篇影响因子1.0以下的SCI论文收费1.7万元,翻译另行收费6000元。
同时还可以看到,万方汇智宣称“我单位和部分SCI收录杂志及审稿人有密切合作,能够协助您发表SCI稿件”,还特别说明,只要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h上查不到题目及英文文摘,已发表过的中文稿件,也可以翻译后发表在SCI杂志上。
邮件内容还显示,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刘黎,但并列第一作者多次发生变化,最后定稿的并列第一作者Yan Yan此前从未出现在论文的作者名单中。
该院传染科主任刘黎表示,上述SCI论文确实是由万方汇智修改,翻译、润色并代投。该主任坦言“请万方汇智修改论文不应该,但该科室要搞重点专科,需要这样的文章。而且正好也有课题经费,所以就用经费请万方汇智帮忙请专家修改,翻译发表了”。
关于该论文,刘黎还介绍,文章的内容此前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过两次,数据是科室集体的数据,委托本科室医生周健写的。一次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一次是《中国胃肠肝胆病学杂志》。文章的内容都差不多,只是SCI上的病例数据多一点。
至于并列第一作者名字进行了多次变化,院方的解释是,虽然文章最后是花6000元请别人翻译的,但此前那名同济的博士(YanYan)也帮忙翻译过,正好他也需要SCI文章,所以就让他挂了一个名。
相关记者联系上万方汇智的工作人员钱某,询问该项收费业务是否属于法律核准的经营范围?其表示操作程序为客户提供中文原稿,公司再进行了翻译、润色和投稿,至于收费则是公司行为,“个人不太方便解释”。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将论文翻译、修改和投稿打包给第三方公司,容易滋生学术腐败和造假;将自己已发表的中文论文翻译后发表SCI论文的行为属重复发表,如果将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列入作者名单,则构成不当署名,这两种行为都属学术不端。
医学博士“枪手”业务网被曝
除了代笔该SCI论文,知情者进一步透露称:“医生周健还为天佑医院其他医护人员代写代发论文,更多精力则用于充当‘枪手’为他人代写代发谋利。这些论文主要用于各医院医生评职称,申请课题经费以及少数毕业论文所需,范围涉及全国,这些年靠此获利近百万元”。
据悉,正是因为这些充当“枪手”的收入,刘某与医生周健产生经济纠纷,而后刘某向相关部门反映上述情况。
刘某自述,自己曾参与周健充当“枪手”的副业,为其翻译外文著作。这些代写代发论文绝非其本人科研结晶,而是通过翻译国外公开发表的著作,改变用词用句、段落顺序,购买实验数据及实验图片,再利用论文比对软件的漏洞,七拼八凑而成;因周健熟悉发表规则,因此代写论文不仅高产,可以不分专业,并且成功率也相当高。
邮件中的一些代写论文不局限于肝病,结核病等专业,还涵盖了妇科、骨科、心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呼吸、甚至护理等所有细分医科领域。
科室只有周健一个博士,专长就是写文章,处理数据,他对什么样的论文能发,什么样的不能发、什么类型的文章投哪个杂志特别内行。而且周健还专门搞了一个软件,一个乱七八糟的文章被他一下就搞好了。至于周充当“枪手”谋利一事,刘黎表示不知情。
相关证据表明,周健开始为他人代写代发论文至今已有数年,并收取费用,而且多封邮件中出现“你旁边有人要文章吗?请帮我联系下”等内容。
记者见到当地某法院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再查明,周健使用的名为zhoujian4000@126.com邮箱中,多封邮件内容显示周健自2011年4月起一直在为他人代写代发论文赚取酬劳,并要求被代写人将劳务费汇入陈某某XXXX银行XXXXXXXX账户”(陈某某为周母)。
对此,周健解释说:“只是帮人修改修改”,并表示“邮箱早就不是我的了”,并称“那么多内容,我怎么编得出来呢,我们医生平时工作很忙”。
天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和东认为,这是周健的个人行为,与医院无关。至于周健的行为是否违规,王和东表示:“目前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没有下定论,医院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同时相关证据还显示,向陈某某银行卡号汇款的几十名汇款者,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不同领域的医学论文。
这些论文可在知网或者万方医学网、维普网等查询到期刊录用及作者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在未刊发前就出现在了上述邮箱中,而且所呈现的业务网络已经遍布全国,除了湖北省各地市一些医院,还涉及河南、上海、肇庆、山西、惠州、深圳、南京、重庆、浙江、广州、保定、广西、湖南、清远、佳木斯、梅州等省市医院。
科研诚信年年宣讲 学术不端年年发生
令人咂舌的“撤销”数字还是让不少人再次关注到学术不端及学风建设的老问题。为什么我们反复说这些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遏制?
如今,学术不端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人人喊打的同时,老鼠还是很猖獗地活着,甚至还有人一边喊打,一边还做老鼠,为什么?
科技界应该从中央反腐成绩中得到启示。反腐力度之所以大,很大程度上在于决心大、魄力大——要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科技界也该如此,下大决心,加大力度。
要实现不敢腐,关键在于要有严厉的惩处,但科技界当前针对学术不端的惩处力度并不令人满意。
有规定但不执行,有机构但不作为,如此,即便有了学术不端,要么不查,查了,结果也是不了了之。没有惩戒和处罚,如何让人“不敢腐”?
41篇被撤销的中国论文,不少是中国医学界的学者所投。这也引出了一个老话题:有的医生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还要为了评职称,在下了手术台后去写论文。这样的论文,质量高的能有几篇呢?
这事关最高价值的评价问题。通常来看,医生的最高价值取向是救人,教师是育人,而科学家是探索未知。那么,当一名医生的研究和救人发生冲突,该选择哪个?当一名大学教授在出成果和育人之间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选择?
如果选择结果不符合最高价值,就说明我们当下的评价体系出现了问题。
对医生、教师应该进行分类评价,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有的医生更擅长甚至只擅长给病人开刀、开处方,而不具备做研究的能力,或没有那个时间。如果一刀切,就不免有学术不端的可能性。
要想做到不能腐,必须完善评价体系。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以前评职称并不用发论文,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少。现在人多了,处在一种僧多粥少的态势,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除了论文,还有哪种评价更科学?正如高考,就是在第二种选择出现之前的一种相对公平且科学的选择。
当然,要做到不想腐,还要从科学道德教育抓起。
一直以来,我们的科学教育以及科学道德教育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科学的态度常常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将其奉为神明,以至于对任何学术权威甚至是每个带点头衔的人都会“膜拜”;另一种就是急功近利,从上到下对科技的功利心,让搞科学的人很难静下心来,甚至会做一些亵渎科学的事情。
BMC事件或许只是一个案例,但从未来学术环境的营造以及未来科学家的培养角度来看,切实有效的科学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