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期,我国百余篇论文被国际学术出版集团轮番撤回,刺痛着中国学术界的颜面和神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透露,虽困难重重,但基金委还是对标注基金支持的22篇被撤论文全部进行了细致调查,结果显示论文涉嫌造假基本属实,相关基金将陆续追回。
百余篇中国论文遭撤稿,出版方给出的理由是“发现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服务”。
随着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被撤论文作者单位进行的调查,一条代写、代投、伪造同行评审的国际论文“一条龙”服务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基金委监审局局长陈越透露,当事人在调查之初往往极力逃避责任,否认一些事实。此次被撤论文涉及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情形各不相同,有当事人自己完成由第三方机构润色的,有当事人提供部分数据第三方机构加工的,还有完全代写的,要分别核实这些情况十分困难。
“比如有个人一开始坚称是自己写的,我们就问他去过几个数据库,他只说得出一个,可他的文章里说到七八个,然后他就说自己只写了一部分。”陈越说。有些合作从合同里无法看到真相,只能从补充合同里看到是否是代写的。
虚假同行评议只是这其中的“冰山一角”。调查人员介绍,这几批被撤论文中,有少数作者与第三方机构签署了一“明”一“暗”两个合同:“明”合同是指为论文进行语言润色服务,而“暗”的就是成果转移合同。论文直接由第三方代写,完成后再转移给买家,论文买卖的本质十分明显。
调查显示,这些提供国际论文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多以“语言公司”的面目在网络上出现。表面上,他们是为英文水平不高的科研人员进行论文润色,实际上却提供从虚假同行评议、代投到代笔的“一条龙”服务。这些机构网罗了不少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海归”充当“枪手”,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向顾客索取几千到数万元的费用。
中国科协副主席、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委会主任黄伯云院士说:“调查表明,被撤论文中绝大多数作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学术不端。其中大多存在通过第三方代润色、代投、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信息等行为,少数根本没有实验数据,直接是由第三方代写。”
基金追回的大致原则是,如果申请基金时依据的前期工作与被撤论文有关,那么基金项目要撤销,经费要追回。如果是在基金执行过程中发表的被撤论文,那么要看发表时间,什么时候出现问题就从什么时候停止执行基金,追回论文。对于已经结题的项目,如果是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实行之后的,涉及到被撤销论文,经费也必须追回。陈越说,撤稿事件发生后,基金委的第一反应是立即取消了2015年以被撤论文为依据的基金申请,共13项。
“相关深度调查还在继续,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要在阳光下使用。”杨卫表示,对于被撤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严格按照基金条例处理。
一是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中,如果有以被撤论文作支撑依据的,一律撤销申请。二是对被撤论文作者中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撤销原资助决定,追回已拨付的基金资助经费。三是这次被撤论文涉及情节严重的,作者在3至5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杨卫认为这是社会转型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BMC查出的虚假评审信息通过出版物道德准则委员会共享给其他出版社,因此有了后续的施普林格和爱思维尔的撤稿。“因为BMC发现的这批虚假评审主要是中国人,所以后面引发的两个全球大出版集团的撤稿大部分是中国的,但还不能因此判断中国的这类现象更为严重。BMC是隶属于施普林格的一个医学类杂志,因此后续被撤论文大部分是生物医学类的,也不能因此判断其他领域就没有发生此类现象。”杨卫说。
在杨卫看来,科学道德和科学诚信建设是持久战,要长时效、广覆盖、重实效。“从论文抄袭到引用不规范,从一稿多投再到枪手代写、第三方代投……学术不端不断出现新的形式。树立好的学风,首先要大家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对个人诚信、成长的危害。要十年二十年常抓不懈,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师队伍、科研人员队伍里广覆盖。还要有切实有效的处理手段,对学术不端零容忍。”杨卫说。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