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是目前医改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怎么解决?有人认为,药价居高不下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医院又常给患者开药,造成了医疗费用的增加,少用药品,费用自然就会有所降低,于是,就提出控制药占比的管理方法。那么,控制药占比是否就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有力方法?一位有着多年医院管理经验的院长表述了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
所谓药占比是指药品占医药总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是药品费除以总费用。在医院管理层面,这个怪异的考核指标一直牵扯着许多部门,俨然成了治理“看病贵”的良方妙药。
控制药占比早先是源于药品贵,而现在则更多关注滥用后的影响,因为“药到病除”一度是中国人的治疗理念。从理论上讲,控制药占比可以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降低医生对药品的使用量,督促医生规范治疗。但是这个管理方式的实际操作性有多大呢?
首先,对病人而言,最关心的问题是治好病。如果医生能够做到药到病除,用多少药患者都不会在意,因此控制药占比首先就缺乏动力。另外,药占比就是一个指标,一味地控制药占比,要达到这一指标还有可能阻碍治疗效果。其次,没有关联指标的控制,降低药占比就是一场暗箱中的魔术──看似成功了,其实一切都是假把戏。比如感冒,10元感冒药解决问题(药占比为100%),总会比8元药品费加92元检查费划算得多,尽管后者的药品费降低了,但是加上检查费,医疗费用的总量反而增加了。在总费用不受控的情况下,医院只需做大“分母”,就可以无端提高总费用来达到降低药占比的目的。
事实上,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临床方向,“方向”不同,治疗的手法不一样,药品的占比也就不一样。比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不一样,专科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也不一样,内科比外科的药物就一定用得多,内科中的神经内科比呼吸内科的药物用得多,精神病人几乎全部靠药。在一家医院,药物治疗的科室越多,其药占比一定很高。这样看来,药占比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样重要。
其实,缓解看病贵的方法有很多,药占比只是整个费用控制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指标。各个医疗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单纯依靠降低药占比这一招难见其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控制辅助用药的份额,实现精准用药还需要诸多工作要做。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必须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次均费用进行控制,或有效地降低药品的采购价格。只有对单病种前置了次均费用的指标,降低药占比才会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医改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可因噎废食。要真正缓解“看病贵”,医院也只能做医院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缩短住院床日,加快病床周转,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必要时考核大型检查的阳性率等等,单方面降低药占比走不稳也行不通。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