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医生多点执业可推动体制革命性转变
2013-11-20
257

11月15日,中国第七届院长年会进行了“医师多点执业能否推动医改进程”辩论会。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廖新波在辩论会上再次重申了“医生多点执业将带来体制革命性的转变” 这一观点。同时认为医师多点执业的推动可以促进医院的管理。一旦放开,医院会千方百计考虑如何留人,而不是通过医生开大处方和大检查为医院创收。

医生应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目前,人们普遍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归结到医生头上,部分观点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将会让看病更贵。

廖新波对此表示,医改确实是需要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但看病难和看病贵一定不是由医生解决。从事实看,医改没有使费用下降。我们不注重医疗预防,全民的健康保险投入几乎是为零,而这些正是政府需要做的。政府应该解决基本医疗,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为了解决基本医疗而制定政策。

“医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平台,医院是为医生提供服务的平台。医生是国家的,而不是单位的。要走出单位这个圈圈,必须采取国际上的资源共享的方法。”廖新波说。但是,如果单纯用鼓励来让医生下基层,就是现在的局面——大医院越来越大,小医院越来越小。现在卫计委在控制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禁止公立医院的贷款,是从某一个角度表示——让医生出来吧!

医生为什么要走出来?

医生怎么出来?为什么出来?廖新波说,鼓励没有用,所以提出“多点执业”的概念。

多点执业是为了改善医生的生活吗?“我认为目的不在于此。医生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定位,是做临床型的还是做研究型。如果是做研究型的,就好好待在一个具备这样条件的机构,这个机构不一定是公立医院;如果要走技术型的,就在社会上寻求你的价值体现。如自由执业的先行者张强医生,就是体现自己的价值,不是单纯看到钱。”廖新波说。

“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生多点执业会倒逼中国的政策和社会对医生价值的尊重。只要医生流动起来了,医生的市场价值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这也是对现在医疗系统论文制度、职称制度的冲击。因为在多点执业的环境下,如果要评最好医生、最受群众欢迎的医生,一定是流动起来的医生。所以这才是医生多点执业的真正含义。”廖新波曾在博客中这样表述。今天,廖新波依然坚持这一观点,“医生一旦流动了,他的价值就体现了。”

医师多点执业,符合国际通行规则,无论对患者和医师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