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抱怨的不是大医院有没有门诊 而是……
2016-03-25
273

三甲大医院的超高门诊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年年初,郑大一附院门诊的壮阔景象曾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300多医生一天内看了两万病人,更有人笑称这简直堪比春运!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是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指导文件提出的明确目标。然而大医院门诊“瘦身”为何这么难?大医院一定要有门诊吗?

廖新波曾写文章称,“我注意到长期研究中国医改,主张医疗市场化的两学术界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和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的观点。朱恒鹏从‘也许’不能关掉三级医院门诊,因为会‘引起广大老百姓的不满’来考虑,认为政府应该引导三级医院的医生出来,让医生下基层为患者服务。刘国恩也从‘如果关掉三甲医院的门诊,百姓是不同意的,目前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分流患者’的角度,表示中国的医疗必须改革,并且要‘从管理需方向管理供方过渡,只有让医院处理住院患者、急诊患者,诊所负责普通患者就诊,方能将分级诊疗从口号落到实处’。字里行间,两位的意见表面上是顾及‘百姓不同意’,而‘原则上’是同意关掉大医院门诊,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目前中国医疗制度的弊病在哪里——没有很好的分流病人的办法!”

作为最基层的村医们也认为,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分配极度不平衡,大医院越建越多,越建越强,基层医院、村卫生室越改越弱。弱化基层诊疗能力,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村民真有大病,有钱也住不上院。

按照国际经验,理想的情况是:普通门诊从大医院退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普通门诊的唯一选项,分级诊疗自然水到渠成;大医院也不必再为普通门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更加专注于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

普通门诊是大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大医院又怎么愿意放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级医院门诊部主任曾告诉记者,虽然大医院院长都抱怨门诊量太大,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愿意看到门诊量下降。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但前提条件是设立医事服务费这样的配套政策来支撑门诊收入。此外,“医院的挂号室、后勤保障等不直接创造价值的服务人员,还要从现有的门诊收入中‘分成’,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医院肯定不愿意压缩门诊量”。

那么,三级医院没有门诊,到底会不会导致百姓不满意呢?其实,大多数百姓抱怨的并不是三级医院取消门诊的问题,抱怨的是在社区没有好医生,没有药,没有服务……!假如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了解你病情的人,有一个能够指导你如何就医、康复、护理的人,假如技术准入的羁绊没有了,假如门诊可以做的治疗也可以报销,这不是比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来得实在些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关键!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