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9日,成都市召开了华西全科医学发展论坛。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全科医学专家对全科医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Robert Baldor表示,家庭医生应成指挥者,协调医疗资源的配置。
论坛上,Robert Baldor指出,“公众需要的是关注整个人体的医生,而不仅是关注某个器官或系统的医生”,医疗兼具科学性和人性化,因而全科医生也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师或家庭医生,主要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是健管家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对于国人来说,全科医生其实并不陌生,从以前的“赤脚医生”到许多影视剧中的“私人医生”,这其中医疗服务贯穿于从预约看病到诊后回访的全过程。
但在我国,由于目前国内优势医疗资源的相对集中在大型医院,这样的全科医生难觅其踪。这种情况也让很多老百姓不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从而间接造成百姓“看病难”问题。
在Robert Baldor来看,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能够缓解就医难,因为“普通症状多为普通问题”,他将全科医生形容成指挥者,协调医疗资源的配置,比如何时请专家会诊,何时选择何种专科,把患者普通的需求压在了基层医院。同样的状况在美国得以体现,据研究显示,在美国越是注重基层医疗的州,医疗支出越低。
目前,随着国内医改的深入,全科医生就诊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在催生“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就医格局。以成都为例,目前已建立2200支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15%以上的成都家庭,服务约200万名居民。
然而,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存在医疗硬件设施不完善,医疗服务不高,基层医生继续教育受制约等主客观条件,限制了全科医生模式的发展。“基层医生学历相对较低,继续教育机会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服务于民,却不能取信于民。”
在论坛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的新津、大邑等地基层医疗单位签订基层实践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在今后,该院将通过对上述基地进行对口支援和培训扶持,并将活动影响覆盖到整个大成都地区,逐步完善医院——社区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副校长周亚夫表示,健全全科医生制度,为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解除全科医生只允许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执业”,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李健在论坛上建议提高全科医生的待遇,医科大学多培养全科医学专家。
据了解,我国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要培训各类全科医学师资6万人,其中骨干师资0.6万人。到“十二五”末,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分布均衡、胜任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的师资队伍将会逐步形成。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