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打破医生“铁饭碗”?
2013-11-20
587

医改已启动多年,尽管步履维艰,但进步也是有的。比如,加大了财政的投入,医疗保障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很多医院纷纷开展绩效与服务质量多项考核。可这些还远远不够。医生、患者仍有抱怨,“医闹”、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既伤害了广大医生,也破坏了就医环境,医生与患者间的信任难以建立。医疗体制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医生的身份问题。

“铁饭碗”危害大

人们常说医生是“铁饭碗”,即有编制。在我国的公立医院,医生的身份是事业编制。一个医生再差,只能调岗,很难解聘。如果医生没有危机感,缺乏竞争,难以充分调动自身的劳动力和创造力,不但会损害好医生的积极性,还会助长懒医生的不思进取。院长缺少“人事权”,只能被迫大锅饭,干得好干得差的医生都要养着。有的医院院长曾抱怨,手里只有财政权,没有人事权,“对医院的全面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过去,医生被称作“江湖郎中”,是自由职业者。听上去貌似不敬,但由于是自由行医,在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下,好医生门庭若市,病人络绎不绝,差劲的医生自然就被淘汰掉了。

全员聘任制好处多

在国外,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是全员聘任制。想进医院当医生,通过国家统一的医师执照考试只是个门槛,拿到行医执照后,还需要有医院聘请,才能开始给病人看病。行医期间,如果业务上不思进取,服务上不断被患者投诉,等待医生的就是解聘,和企业员工并无区别。就是因为没有“事业编制”这个护身符,再加上待遇优厚,国外的医生对病人的态度都特别和蔼,看病不敢有一丝怠慢,因为他们清楚,患者是真正的上帝。另外,由于是“自由身”,医生有多点行医的权利,这就能极大地挖掘人的潜能,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好医生的服务。反过来,医术高的医生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凭“手艺”得到丰厚的回报。他们根本不屑于一些蝇头小利,比如拿点药品回扣,因为一旦被发现,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国实行多年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看起来保障了医生的权益,给了医生一个稳固的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反过来也可能约束医生和医院的发展。如果做到仁医上,庸医下,医院的服务必然能前进一大步,惠及广大患者。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时候医生才能真的“动起来”?医生“铁饭碗”何时能打破?我们离“聘任制”还有多远?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