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文件鼓励医生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加之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不少医生蠢蠢欲动。但医生真的可以“说走就走”吗?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医生在其微博发文《院长日记 走出体制,你准备好了吗?》表示,并不是每个医生都适合离开公立医院的,哪怕你是所谓的“大牌教授”!
早在两年前,医生流动就曾成为热门话题,自由执业医生张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等一批医生,以决绝姿态彻底从公立医院离职,探索医生成为“社会人”的N种方式。
此后,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北京、浙江、广州等地陆续跟进具体细则,允许医生不用从原单位辞职,就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行医。政策撕开一道口子,成为本轮医生流动潮的最主要助推剂,各种形式的“体制内”探索层出。2015年,医生“出走”屡屡成为新闻!
但段涛医生表示,离开公立医院的光环,不是每个人都依旧可以有号召力。离开公立医院,走出体制以后可以真正如鱼得水的医生应该符合以下的条件:
1、手上有活
一招鲜吃遍天,手里有绝活的医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很抢手,当然这里所说的“手上有活”指的是临床能力,不是国家自然基金和SCI文章。你最好要有全科的基础,专科的能力,亚专科的技术,专病的钻研。在自己的能力建设方面,最好不要成为啥都会啥都不精的万金油,要学会给自己贴专病标签。原则上一个医生身上不要贴超过3个以上的专病标签,一般情况下是“1+”,也就是说擅长某专科领域中的一个亚专科,精通其中的一个专病。当然,不是说每个医生都要去钻研复杂的疾病,不是说只有高年资医生才可以成为专病专家,年轻医生也可以。你可以去专注研究最常见最简单的疾病,例如妇科的阴道炎,如果你能真正成为阴道炎的专病专家,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2、脑子灵活:善沟通、会妥协、有底线
善沟通:技术好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好医生,你得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不仅仅需要和患者沟通,还需要和整个医疗团队成员能有很好的沟通。你总会遇到“难缠”患者,“很搞”的同事,如果你都能很快解决这些人的问题,这种医生很有“病人缘”,无论TA去哪里,都会有很多的患者跟着TA走,离开公立医院的体制以后,善于沟通和“有病人缘”就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竞争力。
会妥协:医学不是数学,不会那么精准,同样一种病情会有不同的处理选择,作为医生不应该有预设立场,不应该把自己的选择强加在患者身上。在与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其他同事打交道时,在面对患者的诊疗方案选择时,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好的临床医生应该学会妥协。
有底线:会妥协并不意味着一味退让,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和底线。医疗原则的底线是要坚守的,做人的底线是要坚守的,医学伦理的底线是要坚守的。
3、有个人品牌
再小的个体也应该有品牌,品牌可以是技术品牌,也可以是服务品牌。医生的品牌意味着让人任何时候都能信得过,关键时候都能靠得住。在著名的大型三甲公立医院,医院的品牌过于强大,会远远超过医生的品牌,医生也基本上用不着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只要你在这些大医院上班,不管水平怎么样,不管你服务态度好坏,总有看不光的患者。可是一旦你离开三甲公立医院,个人品牌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医院和医生的关系就像庙与和尚的关系,在大庙也有小和尚,在小庙也可能有大和尚,多数人烧香是冲着庙去的,少数人是冲着和尚去的。所以,对于医生来讲,品牌建设就是在大庙里尽早成为大和尚。
其实,最好的marketing和品牌建设就是是放弃marketing,不去想品牌建设,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真正地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和质量持续改进为核心。当患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你所做的一切时,品牌也就有了。
段涛医生在文中同时指出,有两种人最适合离开公立医院体制去发展:超强的专病技术+上佳的服务意识,或者是全面的全科能力+超强的亲和力+上佳的服务意识,当然最好还能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和义无反顾的决心。具备了这些条件,离开公立医院的体制束缚会发展得更好。
想要出走的医生们,这些您都准备好了吗?同时,医患间的矛盾加上自由执业和多地点执业更多的不确定性,由此滋生的法律风险有可能比定点执业更加突出。而定点执业的法律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定点执业的医疗机构分担。自由执业和异地执业引起的法律纠纷将如何处理,我们尚不得知,但是医生个体作为服务主体,其应承担责任只会增加。且不说现在医生个体的法律知识和意识普遍缺失,就是非常专业的医疗法律纠纷律师也是少之又少,与之相配套的执业保险类产品更是遥不可及。更加糟糕的是,很多纠纷压根就不走法律途径,而是通过“谈判”私了,这对于医生个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和风险。如果自由执业或多地点执业意味着医生必须独立面对在医疗行为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医生们,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