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阻碍了公平竞争,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阻碍了进步。多年来,医生被“编制”吸引、捆绑并束缚在公立医院,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也难以真正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中国医改正在探索打破医生的“铁饭碗”,让医生资源自由流动,以此来带动整个医疗事业的改革。
不久前,《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该方案提出,两年内深圳的公立医院将取消行政级别,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另外,鼓励深圳的医生走出公立医院的大门,去民营医院或开办个人诊所,实现“多点执业”。
“编制”在中国意味着“某个单位的人”“正式工”,意味着晋升和福利方面的区别待遇。然而,“编制”却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许多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院,因为没有编制而吸引不到优秀人才。一些医学毕业生因为一些医院提供不了编制而放弃了当医生的机会。医疗人才得不到有效分配,就造成了看病紧张的局面。
另外,医疗人才长期被“圈养”在城市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将医生视为私有财产,只有尽其所用,却从未考虑过医生的需求和感受。一些办得好的私营医院可以为医生提供高的薪酬待遇,让医生感受到尊重与关怀,但是公立医院因为没有风险和竞争意识,在人才管理上显得止步不前。
因此,打破“单位人”身份的束缚,取消编制这道门槛,让医生流动起来,无疑会缩小公办与私营医生的差别,缩小大医院与小医院的差别,有利于缓解看病的压力。
从暨南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刘卫(化名)是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一名新入职医生。与老员工们不同,他到岗后拿到的不再是事业编制的“铁饭碗”,而是成为类似企业招聘的“合同工”。没有获得编制身份的刘卫有些失落,他担心自己以后的收入、福利会大大降低。他说:“听说聘用类的医生基本工资大概是1500元,而有编制的基本工资是4000元。”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孙喜琢说,取消编制后,医院自主确定收入分配方式,主要考虑科室和个人与技术水平、科研成果、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因素,并保证与老员工同工同酬。因此,新来的医生不必顾虑。
“以前,编制关乎补助、养老、晋升的利益。目前,医院取消了与人员编制挂钩的财政补助核算方式,养老以后也将实行社保+职业年金的方式并保障不低于现有有编制人员的养老福利;人员交流任职方面,医院去行政化后各职位任职与是否在编无关。”深圳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李创说,“这三方面问题解决后,编制就成为了一个‘空壳’。”
“只有让医生资源自由流动起来,才能让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起来。”科康医疗集团总经理郑俊飞说,“否则,就算我们把民营医疗机构建得和公立医院一样大,和皇宫一样豪华,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将寸步难行。”
中国医改复杂而庞大,打破“铁饭碗”只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开始,如何解决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真正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目标还任重道远!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