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互联网+创业潮的推动下,医疗界发生了无数细微的变化:医院有了预约挂号平台,在线医疗咨询也风生水起,不少医生从医院走出来自己开公司,也有一些医生在领着公立医院“官俸”的同时拿到千万级“天使轮”的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到底谁说了算?投资者、医生还是政府?
曾经在2014年“大红大紫”的一众移动医疗公司,现在回头看,不过都是技术平台。平台做得好很重要,不过,更重要的是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就拿当下最热门的医生集团模式而言,其发展势头还是很高的,证明市场有这个需要,医生集团可以解决当下公立医院难以顾及的问题,提供一些优质的医疗服务。不过,就这种模式的参与者而言,一些是体制内的医生——他们来自于公立三甲大医院,“副主任”上下级别。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共同特点是年轻、有热情、有野心,不甘于在体制内循规蹈矩、论资排辈;但又不愿意放弃公立医院带来的大量患者、学术地位和稳定的收益。
令人尴尬的是,公立医院的医生属于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甚至干部,而医生集团的目标是营利。事业单位的在编干部不仅在外搞兼职,还成立了能够营利,甚至可能营利的公司,不能不引人非议。医生难以真正自由,在其他模式的执业中担待的风险就比较大。在政府鼓励“多点执业”试点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体制内医生集团”实际上是给自由多点执业加了一顶时尚的“礼帽”。
其实,医生才是能在互联网+医疗的江湖中傲立潮头的“大佬”。没有医生的自由,互联网医疗就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而难以深入。就在几个月前,苹果全新医疗应用researchkit后,惟一参与研发的中国医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彪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
正如上海第一妇婴医院院长段涛的评论:几个人合伙,可以是工作室,也可叫“医生集团”;医院的前身也是医生集团。医生集团要发展,至少满足四个要素:医生为主导、利益为纽带、合理的商业模式、有律师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但在发展的轨道上,“医生集团”究竟是医生说了算、资本说了算,还是政府说了算,循环往复,看你处在哪个时代,哪个点上。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