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实现虚拟医生合作体并不简单
2015-09-28
565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在线医生、移动医疗APP等。问诊及检查是医疗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互联网医疗为抓住此核心,纷纷将战略重心向问诊靠拢。从起初的诊前和诊后,逐步采用更多轻的模式转变为直接为医疗机构的诊中提供服务,并意图通过云端的平台将医生和医疗机构最终全部圈进。虽然互联网医疗进展迅速,但其挑战依然巨大,存在哪些困难呢?

问诊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无论是提供云端的医疗管理系统,和第三方检测的结盟,还是通过虚拟医生合作体来推动医疗机构或医生之间的协同,其核心目标都是希望能通过为医生的问诊环节提供服务来最终掌握核心医疗资源,最终获得市场发展的主动权。

医疗体系不变革 互联网医疗难以扩展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意图通过云端的平台将医生和医疗机构最终全部圈进,这也意味着现在各家公司已经从原先纯粹的互联网运营模式转变为与线下有更多结合的混合模式。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无论提供的线上服务如何优质,其根本主要还是以医疗为基础。若医疗体系没有大变革,这种模式仍高度依赖体制内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巨大的挑战将会一直存在。

在美国,也是因为价值医疗的理念决定了按照结果来赔付的模式,才最终导致各机构不得不进行协同。云端软件系统来看,其主要针对的是基层医疗,而中国的医改并没有美国的价值医疗理念来推动,各个层级的医生并没有动力来进行协同。基层医生的各方面待遇始终无法与大医院比肩,其核心动力还是在于未来能否进入大医院。然而只要医生还是单位人,各个层级之间就有着悬殊的待遇,在完全不对等的前提下的合作导致多层级的协同很难真正展开。

“其实,作为基层医生,我们还是很乐意去线上平台回答患者问题的”,北京某医院普通外科医师李丹这样说。她表示,通过这样的移动医疗平台,有类似淘宝卖家的评级系统,工作之余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当作对专业知识的复习。但是,提到知名医生或者科室主任,李丹立刻表示:“别人都不知道这些大牌医生有多忙,他们根本没时间去线上回答问题。有些医生就算过去兼职,回答问题的也不是本人,都是手底下的基层医生,甚至是护士”。

云端收益依赖医疗机构

云端医疗与基层医疗的核心收益一样来自药品,如果在线上看病,就意味着将药品的收益让渡给医疗机构。除非在线上的诊费能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而提高诊费又将流失用户。所以在这多重悖论下,云端的实际收益比例很低,发展也是很难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即使加入第三方检测,也无法获得有效的需求。

云端医生难以协同

医疗机构或者多层级之间的医生协同,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中国的医疗体系的特色是以药养医,医生的核心收入不是在诊费上,即使在诊费上能达成合作,在药品收益上是无法让渡的。如果要协同,就必须要将医生自身可能得到的药品回扣完全出让给对方,而这一灰色地带又无法公开商讨并进行分成。因此,在医药彻底分开前,很难指望多机构之间的协同能大规模的展开。当然,远程会诊或者远程读片之类的依旧会获取一定的市场,但这远远不能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

医院难以构成“大数据”

中国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没有互联互通,这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利益的问题。医院不愿意将自己的数据向对手公开,在这一前提下开展医生合作体的难度是很大的。并且中国没有法律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安装电子病历才得以建立协同的技术基础,市场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进行核算的,即使提供免费的系统给基层医疗,也无法改变这些诊所的运营流程。

因此,在中国医疗体系没有大的转变之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依然必须直接通过掌握线下资源来向线上发展,依靠当前的体系来发展的前路漫漫。

(环球医学编辑:张帆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