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医该拿什么亮相?
2015-10-19
756

“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显然是爆了个“冷门”,谁也没想到,一直处于中国科研边缘的中医药研究,会荣登大雅!最近这些天,人们谈论最多的也是中医药,其中一个声音是:“青蒿素获奖和中医没什么关系”,这话虽然扫兴,但说出了事实和担忧,至少提示给中医一种危机感:在整个世界开始围观中医药的时候,中医该拿什么亮相?

“青蒿素”获诺奖打开重新审视中医药的良机

2015年10月,中国人终于迎来了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青蒿素,连同523计划的各种细枝末节,一瞬间“炸蒙”了好多人。在这个崇拜科学的国度里,热门的议题马上变成:青蒿素的发现和传统中医药到底有多大关系。诺贝尔医学奖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该奖项之于中医药价值何在?

大量证据表明,科学家们努力从中药中发现有效成分,成功制成新药的实例,无一例外都是根据中医临床经验或文献记载的启发而取得成功的。过去几十年里,除了获得诺奖点头的青蒿素以外,还有麻黄(麻黄素)、砒霜(三氧化二砷)、青黛、千层塔、山慈姑等传统中药提取物,都成为了有效的单体临床药物。而使用现代药学模型随机筛选中药成分或天然资源,虽然可以快速测试成千上万的化合物,但到现在为止成功实验寥寥无几。美国NIH曾投入巨资,用最先进的生物医药学方法和设备,试图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抗癌药,几十年下来,也仅仅找到了一个紫杉醇,救了整个领域,勉强保全了面子。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没有千百年来的传统医学临床经验,在天然产物中找到“单体新药”的历程将不可预测。传统医学经验是一个宝库,应当得到认同、珍惜和发掘。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看来,此次诺贝尔奖正好给了各方重新审视中医药的机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陈凯先说,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梳理,屠呦呦的获奖不仅不是中医药的惊鸿一现,甚至是厚积薄发的必然。

“屠教授获诺贝尔奖,让年轻科学家看到了希望。科学本无国界,知识也不分贵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研究员等认为,在西医、西药迅猛发展,很多人对中医药产生怀疑的时刻,屠呦呦用她的突出成果为祖国医药正名。这如同打开了一扇窗,窗内的国人看到世界对中医药的重视,窗外的世界看到古老中医药的现代魅力。

中医该拿什么亮相?

诺贝尔奖让中医药界多年来的科研方式、评价模式困惑浮出水面。在不少专家看来,中医药仍在科研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与西医药的循证模式接触不良。

同时,一些人认为,与地位强势、效果突出的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意义很小甚至毫无作用;一些中医出身者和传统医药粉丝则认为中医药依然很有用,但只有符合中医思维的复方中药才是真正的中药,中药的现代化应沿着这一路径。中医药界的另一些专家认为,科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可靠知识来源,中医药现代化科研之路不一定要遵照循证医学模式。况且中医药因人施之、辨证施治、基于个体化的治疗思路,看起来似乎与循证医学路数相反。如果中医学拒绝与现代科学和循证医学合流,坚守传统,也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中医药科研之路”。

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循证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主编李幼平则表示:“中医药对自身发展目标的设定中,‘现代化’的表达中暗含着国际化的内涵。既然有国际化的‘野心’,就必须使用国际通用语言和遵守国际游戏规则。与循证医学‘共舞’,就是一条必由之路了。”她认为,现代学科发展与医学的公信确认,要通过客观的“知识辩护”。在国际舞台,传统古典权威与政府政策支持都不能取代学术公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表示,在中医药临床循证研究中,不少学者觉得难以向非中医人士解释中医理论、治疗原则及机制。其实,“不管西医中医,或者中医某个证候,机制知道不知道不要紧,现在国际上也不见得一定要追究这个。最要害的是,证明它有效、安全、可重复。”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实际疗效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也在转变认识,创新复方中药的海外注册正在提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句话堪称关于中医药学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角度解决了对中医药学“怎么看”的问题。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刘延东副总理界定“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这些都从国家决策层级解决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怎么干”的问题。

多位专家建议,应继续组织举办西学中班,让更多的西医西药人员有机会了解中医药,用学到的中医药知识发展中医药临床疗效和科研、产业提升。同时,把中医药现代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推进,加强国家战略层面的谋划、布局和支持。

既懂得“怎么看”,又明白“怎么干”,中医药事业发展就有了基本遵循,就迎来了历史上最佳战略机遇期。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