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全面落实分级诊疗政策,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各地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行分级诊疗。北京市日前出台政策,将大规模地缩减大医院的门诊,大量医生要向基层转移。这样的医改趋势可能比医疗价格的波动更让人敏感。对此,医生和患者的反应如何?
在国外,一般是80%的医疗服务由基层提供,20%的由大医院提供。我们却倒了过来:80%的医疗服务由大医院提供,基层医疗成了配角。我国的这种医疗格局呈现倒金字塔式,即基层医疗资源比较薄弱,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导致患者看病都涌入大医院,给医疗机构和患者本身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目前的医改也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
也就是说,要改变上述格局,首先需要“强基层”,把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层。形成大医院以看疑难杂症为主,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则将承担公众小毛病的诊治,并依据病情变化及时向大医院转诊。
今年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而目前分级诊疗全面试水后,各地都在加紧制定计划,其中一个趋势是大医院体量将“缩小”。这就意味着患者的看病模式以及医生的工作模式发生转变。面对这样的变化,大家的反应如何?
为此,记者走访了浙江省卫计委,部分大医院的院长和医生,以及正在就诊的普通市民。
大医院未来取消普通门诊是因为有了“分级诊疗”。患者手上的医保病历,现在只在大医院用过,那么,以后就得拿着它去社区医院看病了,因为未来社区医院将承担普通疾病的诊治。
分级诊疗在浙江已经起步。去年底,浙江的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文成县等8个县市开始了分级诊疗试点,当地人如果生了毛病,直接跑到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报销费用上就要打折扣。到目前,浙江省的分级诊疗试点按照计划正在推进当中,已经有接近30个县市,开始了这样的改革。在试点县市中,主要通过报销比例的调整,运用价格杠杆引导患者选择身边的社区医院看病。这样的改革,显然为大医院逐步取消“普通门诊”作了铺垫。
对于取消普通门诊,浙江省卫计委医政医改处处长王祯表示:“大医院的门诊、床位,不可能一下子减掉的。医改是一个漫长、持续性的过程,不仅牵涉到原先医疗资源的配置,也和大家的就医观念有关系。”
大医院普通门诊真的会取消吗?那我们感冒咳嗽了,上哪儿问诊呢?社区医院的水平好不好,患者有疑虑。大家感冒也习惯往大医院跑,可能真的是对社区医疗不放心。
记者在浙医二院采访时,问一些病人“如果普通毛病大医院不能看了,你会怎么办?”大多数人表示“这个不能接受”。
54岁的陈兰仙直言说:“如果要我生了病就找社区医院,我宁愿多花些钱,坐远一点的车子到大医院。”这和陈兰仙以往看病经历有关系。陈兰仙起初在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看了好几年,医生判断是风湿,治疗后一直没好利索。“前几个月到浙二找了专家看,专家说我不是风湿,是未分化性关节炎,之前的药都吃错了。”现在按照专家的嘱咐用药,她的症状明显好得多了。
某大医院名中医说:“我们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忙死忙活,一天看一百多个病人还看不完,出门诊的习惯很多人可能要改改了。”
某大医院内科专科说:“医院很可能不再需要这么多医生了,特别是以开药为主的科室,养不起更多医生了。”
某社区医院全科医生说:“我们已经很忙了,老年人都来我们这里开药,往后年轻人也来看病,我们忙得过来吗?关键是收入能像大医院的专家吗?”
某大医院的院长说:“病情轻的人都不来,光看疑难杂症,怎么养活一大群专家?名医跑到民营医院去了怎么办?政府有足够的钱来补贴吗?”
其实说到底,医改还是要解决医生的问题。关闭大医院门诊,那就意味着要增加基层医院的门诊。基层得有医生,甚至有更多好医生才行。如何吸引医生流入基层是摆在医改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