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救治路上的无奈:谁为三无病人买单?
2013-12-04
490

目前,人们总是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每到年终时就抱怨医院拒收医保患者,指责医院看病只认钱不认人。但其实中国的医院都是要自付盈亏的,而且每年医院都要接收大量的“三无人员”。这些“三无人员”占用医疗资源,每年都拖欠上百万医药费。但政府对这些人员的医疗行为尚未出台有关措施。那么,对于“三无病人”的医疗救助应由谁来买单?

不付费的病人

走进湖北省某中医医院急诊科病房,一名60多岁的老人正在病床上输液,身旁没有一个亲人。据医生介绍,12月1日下午,好心人见他倒在路边,便拨打了120,随后他被送进医院。经治疗,老人虽然生命体征已稳定,但生活还是不能自理,只有靠医护人员帮忙。因为他不能说话,也没有身份证明,医院只好报警。可是,民警也没能联系上他的家人。

这并非个案。据悉,每年各医院都会收治多例“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义务赡养人”的三无老人,还有些病人病愈后就自行离开。

“三无”病人占用医疗资源,每年拖欠上百万医疗费

据湖北省某市中心医院医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把“三无”病人治好了,他们会明确表示没钱,医院只好让他们走掉。这样一来,医院公共资源更加紧张。三无病人在医院必须要照顾。但很多重症病患,想住院又住不进来。据悉,仅2012这一年,该医院就有近百例这样病患。上百万元的医疗费用被拖欠,最后只好医院承担。

“三无病人”的医疗救助应由谁来买单?

长期滞留医院的病人,难道不能联系公安部门或民政部门送走吗?对于这一想法,卫生部门说一直都有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首先要确定这些人的身份就是个麻烦事,身份确定不了,民政部门就无法接收,救助站也没办法送他们回家。公安部门要寻找这些人的个人信息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滞留患者就只能滞留在医院。长期积压下去,每个医院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对于求助救助站,多家医院表示经常这样做,但很多时候病人送不出去,医院就成了“收容所”。对此,救助部门也很无奈,身份不明了,不知该往哪里送。某市救助站一负责人介绍,救助站是一个临时救助机构,也算是一个中转机构。但对于以下3类情况,救助站是有心无力无法接受的:第一,是有官司在身的 (或纠纷没谈妥的);第二,是无法提供家庭地址、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第三,是不愿意来到救助站的。

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大多有较健全的补偿机制,特殊患者的医疗费用会由慈善机构或各种基金会支付给医院。这样,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医院也能更好地发挥救治功能。

在我国有些省市,对于“三无”病人的救治机制已经尝试运行。比如,有的是由政府指定一家医院接管,由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程序协助处理救治后的事情;有的是多个部门共同关注,多个环节衔接起来处理。

医院呼吁,要保证医疗机构免费救治病人的积极性,保证重病、急病患者得到有效、及时治疗,就需要社会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制和公共救助基金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让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惠及每一位百姓,让更多患者不再是“三无”病人。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