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7000张床位,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直备受关注,甚至非议。这家公立三甲医院在2014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而外界有评论说,在这一喜人数字的背后是患者付出的高昂医药费。有河南本地媒体更戏言,郑大一附院75亿的营收让河南人“肝儿疼”。对此,河南省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怎么看?
河南急需建立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1月25日河南省省长谢伏瞻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河南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问题”。阚全程对此非常赞同,他说,河南是人口大省,卫生大省,但不是卫生强省。近些年,政府在解决河南人看病难问题上力度很大,河南整体医疗水平与国内强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优质资源还是少,加上老百姓认识不足,河南人仍然选择外出看病。
“‘十二五’之前,河南每年有近40万人去北京上海等地看病,到2015年,减少到了每年20万人,但数量仍然庞大。因此,河南急需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让疑难重症病人不需要出省就能看好病。”
阚全程说,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有三个特点,一是医疗水平高,即治疗疑难重症的能力强;另外是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也要强。
他介绍,就医疗技术而言(如医疗设备、医疗队伍和看病水平),河南尤其是郑大一附院与国内一流医院之间差距其实已经很小。在2015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医疗指标里,郑大一附院有1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5名,总数排全国第三,仅次于协和和华西。
“河南目前差的是科研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建立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可以推动这两方面发展”,阚全程分析道,科研可以推动河南在医疗新项目上有更多突破,提高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教学是为河南培养更多医疗人才,尤其是基层医疗人才。
这两方面问题解决了,就能保证河南的大医院能解决大病重病,基层医院有能力解决小病。让河南人看病不再发愁,不再折腾。“河南优质资源有限,只有更多医院做大做强,更多百姓才有地方看病,就医环境和条件也能不断改善提升。”
“全球最大医院”说法“不是坏事”
2015年,曾有媒体持续关注郑大一附院病人爆满情况,并将其称为“全球最大医院”。谈起这个问题,阚全程直言“这不是坏事”。
阚全程坦言,郑大一附院这几年并非盲目扩张,河南人口多,优质资源少,河南老百姓确实存在巨大的看病需求。“郑大一附院去年一年的住院病人超过35万人,手术超过20多万台。目前医院有7000张床位,但一天的门诊量就达2万人,说一床难求一点不过”。
“医院做大需要多方面综合保障,能成为‘最大’也证明在政府的扶持下,河南的医疗实力在提升。但扩大规模目的绝不是创收,而是解决病人问题,尤其是河南的重症病人”。
阚全程表示,郑大一附院住院病人中,农村病人占72%,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基层医院转诊过来的重症病人。“老百姓选择来这儿,虽然床位紧张,加床多,陪护条件差点,但最重要的是能看好病,这才是我们提供的第一服务。”
回应“营收75亿元”
2015年,郑大一附院公布2014年营收情况,该院在2014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这一数字引来各界高度关注,甚至诸多非议。
阚全程对此表示,这种非议来源于不理解。他介绍说,河南的物价收费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属于中等,而河南的人均住院费用在全国处于下等水平。医院明确规定,不准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加上农村病人多,与全国多家同级医院相比,郑大一附院人均住院费用要低1500~2000元。而总量之所以大,是因为量多,郑大一附院去年一年住院病人超过35万人,而国内住院病人超过10万的省级医院总数大概不超过20家。
郑大一附院是与河南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大医院之一,谈到医院未来五年发展,阚全程表示,要“稳定规模,继续做强,争取2020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十”。
阚全程介绍,郑大一附院郑东新区医院计划9月16号正式开业,届时将增加3000张床位。未来五年,医院规模不再扩大。重点将是通过人才建设、科研创新等,继续提高医疗水平。
阚全程表示,这几年河南的大医院都在加大政策,提高待遇引进人才,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留在河南。因此也希望政府在医疗领域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妥善解决编制等问题。
“巨无霸”医院一直“蛮拼”的。或许正如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1月27日在代表团团会上发言时所说:“郑大和郑大一附院,在全国‘大’是没问题了,但大不是品质,以后的发展要‘讲品质,讲内在’。”“讲品质”和“讲内在”,是指要在科研、智库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郑大一附院未来的成绩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