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我被病人打了!”这是一名过年还要值班的医务人员在新年之际收到的“祝福”——暴力伤害。据网友统计,从年三十到初四,五天的时间里,我国多地都发生了“医闹”或暴力伤医事件。医院暴力屡禁不止,我们不禁要问:谁来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难道要让医院荷弹巡逻、让医生习武自卫吗?
春节期间,大家都在喜气洋洋地过节,没有人能想到那些值班的医护人员身上发生了什么。春节期间,医生最忙,各种突发病、醉酒、骨伤、摔伤、炸伤……可是医生不但没有收到来自患者的感激和祝福,却还要忍受来自患者及家属的各种发飙,甚至暴力伤害。
有网友统计,这个春节,从年三十到初四,五天的时间里,我国各地的医院并不安宁——
2月7日除夕夜,湖南岳阳汨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患者因病猝死,之后医生被打、被逼下跪“长达10多分钟”;医院门诊被搭灵堂,医院大门被封堵,导致医院无法正常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2月8日大年初一,汨罗市人民医院的医闹中又有医护人员被打。没有上班的医护人员纷纷自发走上街头,要求依法惩办打人凶手,还医生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和做人尊严。
2月9日大年初二,河南漯河市骨科医院一名脊柱科医生在急诊值班时被打伤,颈髓损伤、眼眶骨折、肺挫伤……
2月11日大年初四,新疆石河子市农八师医院(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一位女医生因为“顶了一句嘴”遭到孕妇及孕妇丈夫殴打。
过年了,谁不想在家陪自己的家人?累了只能躺在被窝里蒙头大哭?谁会在新年第一天走上街头请愿?我们除了声讨还能做什么?不是说好的伤医入刑吗?为何医生仍然在遭受暴力伤害?我们不禁要问:谁来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难道要让医院荷弹巡逻、让医生习武自卫吗?
伤医如今就像是一个让人麻木的符号,每一次都是重复“伤医-谴责-呼吁-悄无声息”的过程。发生伤医事件时,激烈的矛盾冲突、刺激、暴力总能引来媒体极大的关注,然后是有关部门不痛不痒的空洞谴责,媒体再曝出伤医背后的“隐情”,有关“专家”一通分析,然后一个暴力行凶事件成功地被转移为剪不断理还乱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进入无休无止的是非持久战。一件件伤医案最终只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事件降温了,媒体和无关的人也失去了谈论的兴趣,转而追逐新的热点。闹事者挨个批评、道个歉、拘留几天就能抱着钱走人,而医生,打了也就打了,只能回去自己舔舐伤口自我疗伤。
其实,伤医,从来都不需要讨论的,因为一旦动手,就不是“医患”,而是施暴者、是凶手、是罪犯,是很清晰的刑法框架内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空缺法律的盲区,需要推动立法这样的大手笔才能解决。
伤医问题解决之难,不在技术难度,而在于责任的落实。我国民国年间匪盗猖獗。1926年,贵州省也遇到匪患问题。时任省长周西成想出了一个治理办法:以后境内,但凡百姓财物遭劫,损失先由辖区官吏掏腰包补偿,等案子破了,再行返还官吏的补垫。这个办法治理了贵州多年来没人治得了的土匪。
周西成治匪,带给我们一个启迪——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知道问题是什么,也必须知道,谁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旧社会的匪患问题看似与官吏无关,其实症结却在官吏。官家掌控着所有的资源,如果他稍微用点心,何至于局势一坏如斯?治理暴力伤医,也绝不能止于哀怜、同情,而是要让治理的责任落实到位。
对于媒体而言,伤医类新闻,如果不能告诉大家打骂医生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那么就不该公开报道伤医事件。因为,这样的报道除了在把被打的医护人员的伤口公然撕给别人看,一次次渲染医生群体“物伤其类”的愤怒之后无疾而终的失望,除了带来“破窗效应”,告诉大家“很多人都在打医生,没人会管,你也可以打打试试”之外,几乎起不到更多的积极作用。
对于立法者和执法者而言,更应看到伤医的真相和危害,发挥法律的作用,完善法律关于医务人员行医安全的空白,能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