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医事件频频发生,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关于将医院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围的呼吁也不绝于耳。因成功救治被宣布“脑死亡”的凤凰卫视女主持刘海若而被熟知的全国政协委员凌锋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都对此表示支持。但是,仅靠安保升级真的能改善医患关系吗?
医患矛盾变成医闹,进而升级为医暴——这种上升的趋势,不但让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还会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治安。因此,将医院纳入到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围无疑能起到震慑作用,并约束住医闹的肆无忌惮。但要想真正改善医患关系,仅仅靠安保升级还不够。这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医患关系的剑拔弩张非一日之寒,改善医患关系应该进行医疗改革,而不是动辄加强安保,甚至动用国家公权来保障安全。虽然如今的医闹来势汹汹,医院的安保有点势单力薄,但也不能全员戒备,让医院成为戒备森严的城堡。
近年来,虽然医疗整体水平有大幅提高,但各地因人为而导致的医疗责任事故也不断增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为“医闹”埋下了祸根,成了导火索。
医患矛盾并非中国独有,美国也存在,甚至发生过病人枪击医生事件,但也没有因此过度加强安保措施。从既往发生的一些因医疗纠纷而引起的“医闹”事件来看,绝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在处理医疗事故时不及时、不公开、不透明,从而导致患者家属对医院失去起码的信任,因而容易诱发“医闹”的发生。所以,杜绝恶行医患纠纷的良方并不是增加警力、频繁升级安保,而是健全医疗责任制度和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比如引入第三方负责调查医疗事故,如发现医生有过失,他们有权进行处罚,且还要向司法部门报告。
加强医院的自律,对本医院的医疗事故及时向社会公布,而不是遮遮掩掩。同时,开通病人投诉的绿色通道,让其更顺畅和更多元,以确保病人能够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更重要的是,鼓励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医患纠纷,以此来纠偏“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错误认知。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来源于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和职业素养。时下,一些经受不住诱惑、医德医风败坏的医生大有人在,虽然原卫生部此前已经下发了关于规范从医人员道德自律的有关文件,但效果甚微。医生收受红包、患者送红包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以至于少数地方出现了“送红包就尽心尽力,不送红包就应付了事”的看病歪风邪气。正是因为如此,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生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因此,提升医生的准入门槛,鼓励高素质的人成为医生,让医生职业更神圣,才能重获信任。
当然,患者对医生的针锋相对源于信任缺失,而治疗医闹伤医也不能简单地用维稳的思维来治理。其实,给医患之间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打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才能让患者百分百信任医生。只有真正找准“医闹”的病根,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彻底切除病灶,还医院肃静和社会安宁的和谐稳定局面。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