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社会创业氛围十分浓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一些医生感慨体制内很难实现自己的想法,也开始试水创业,医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业内一个新风潮。然而,离开公立医院创业,成功者却寥寥。经济的压力、事务的繁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医生创业到底该不该鼓励?
创业还是不创业 不舍与不甘在搏斗
在体制内,意味着也许现在赚的不多,但是不用担心以后会断粮饿死;也意味着目前没有大风光,但有大自在。总有一些医生,感觉好像进错了笼子,总觉着哪里不对。看到同行纷纷创业成功,既不想放弃现在的生活,心里又不甘。创业还是继续呆在体制内,不舍与不甘,就像两头野牛在搏斗。
大部分医生不适合创业?
其实大部分的医生并不适合去创业,只有极少数脑子比较活跃的医生可以参与创新创业,因为参与创业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需要有冒险精神。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千差万别,而且往往难度较大。因此,奉劝很多医生,包括从海外回来做技术的医生,像比尔·盖茨这样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企业家的人是万中无一。如果你认为自己是,那既要有很好的产品,也应该具有很好的企业家精神。但很不幸,大部分医生都不是。
同时,技术上的专长是优点也是缺点。一个人对一样东西越专业,盲区也就越大。我们常说一句话,科学不等于技术,技术不等于产业化,产业化不等于好的商业模式。其实这里面涉及很多环节,往往是越专业,眼光越容易狭隘,只会看一个点,医生们应该要意识到这一点。
国外出现医生“回巢”潮
很多人会讲在国外医生是自由人,而在国内,医生是单位人,但实际上国外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近几年国外出现了医生“回巢”的现象,即原本自由职业的医生,又重新应聘到大医院去,因为市场经济已经远不是以前的市场经济,价值医疗的实施,让很多诊所不堪重负。再就是短时间大量的资本集中到健康产业来,医生个体的经济能力,能否“玩得过”雄厚的资本,也是值得大大打上问号的。再就是国内患者的就诊观念取向是喜欢到大医院,诊所并不是开在那就有顾客,医生能从市场上分得多少“蛋糕”,还很难讲。
当然,也有一些走出体制内的创业医生,他们开办了新型诊所、推出医疗APP,还有一些甚至走入研发及临床服务,他们是成功创业的典范,他们正在帮助我们更加便捷地就医,及用新技术提升传统医疗效率。
创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从大概率来说,创业的败局多于胜局。因此,医生创业要谨慎。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