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医改之路走偏了?
2016-04-25
483

不知不觉中,“新医改”已经走过七个年头了。医改一直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医改试点省份、城市一批又一批,试点医院一个又一个,还有众多“明星”模式:三明、高州、湖南、宁夏……然而有专家认为,医改一直没有走上正道,七年绕着病根走,不肯根治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此,您怎么看?

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支持不断加大。数据显示,2009~2014年,中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累计1.2万亿元。尽管6年来医改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跟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黄洁夫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国家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高达4.2万亿元,很多都放在虚高的价格上,没有花在“刀刃”上。

现在公立医院还是推行按服务项目收费,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的费用。药物采购不是医保部门掌握,花钱的不是管钱的人,药价虚高的问题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

七年医改,年年抓几所公立医院做改革试点,先是抓公立村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试点;失败后,又抓县医院改革试点;不成功,再扩大试点范围。事实上,中国人看病难、看病贵,是医疗服务系统的整体结构有问题造成的,医院仅仅是医疗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即使要素强了,整体功能也不一定强。仅靠单项地推动某项医疗领域改革,而不同时推动其他方面的话,医改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国人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是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有问题,医改却只在医疗的需求侧打转。医保虽然加强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购买能力,却不能强化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医改如何走上正道?

医改不能在执迷于“药改”。不要简单地搞基本药物制度,也不要简单地搞零差价和药品招标,还是得围绕“改医”做文章。国家的医保部门应是监管部门,对医院和医生的费用,对药品采购进行监管。

公立医院被政府包办,借用政府权力垄断市场。单位没有竞争压力、破产压力、经济效益压力,人员也没有生存压力。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应当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要求政府承担无限责任,甚至希望实现全民“免费医疗”。这种思路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也脱离我国的基本国情。另一种是认为政府不应当承担医疗服务的责任,财政“只能补需方(医保),不能补供方(医院)”。

当务之急是国家要开展的供给侧改革。对一些公共性比较强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补充需方的方式确保公共性服务比较强的服务的提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有三个方面:第一,对公立医院的改革,要强化主业,要弱化副业;第二,是解放医生,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的教育和再转型;第三,发展PPP模式,把医生变成投资人和政府的合作者。

正如北大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教授所说,中国的医改要开放供方,政府通过全民医保补需方,优化支付手段。政府通过医保来负担主要的筹资的责任,买单的责任。与此同时,医疗服务市场必须打开,解放医生,这是中国医改的方向,也是社会办医能够发挥和应该发挥力量的主战场。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